教育家陳梓北27首抗戰歌曲塵封70載重現

《河南大學》校歌是一首至今還在傳唱的校歌,作詞:嵇文甫,作曲:陳梓北。校歌的曲調,如今已深深印在每位河大校友心中。不用發出幾個音符,大家就能夠聽出是校歌的音樂。2015年6月18日河南大學進行了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活動(歌詠比賽)《河大校歌》是作為參賽必選歌曲,旋律莊重,歌聲悠揚,響徹云霄。
這首校歌創作于1940年抗戰時期,關于這首歌的誕生,還有一段小故事。
詞作者嵇文甫先生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哲學家,時任文學院院長。嵇文甫先生曾是北京大學高材生,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河南省副省長,是鄭州大學的首任校長。他還創作了《獻給祖國》、《走出象牙之塔》、《抗戰到底》等激情奔放的歌曲。此人早年參加革命,思想激進。他接受寫校歌的任務后比較慎重,醞釀了一段時間。他想:河大遷至嵩縣,多受當地恩惠,本來應該把“玉陽山”和“伊河水”也寫進去,但河大最終是要搬回開封的。開封臨的是黃河,遙望的是嵩山,并非“玉陽”和“伊水”,這可怎么辦?
他夜不能寐,就出來散步,看到夜幕中的嵩縣群山,如大海巨浪滾滾東去,又見滔滔伊河緩緩北流,他恍然大悟:對了!這嵩縣的山,不是連著中岳嵩山嗎?這嵩縣的伊河,不是流進了黃河嗎?好,有了!于是他揮筆寫道:
嵩岳蒼蒼,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長。
濟濟多士,風雨一堂,
繼往開來揚輝光。
四郊多壘,國仇難忘,
三民是式,四維允張。
欹歟吾校永無疆!
欹歟吾校永無疆!
歌詞寫好之后,嵇文甫來敲陳梓北的門。陳梓北剛剛懷著抗日救亡的滿腔熱忱和對祖國對母校的熱愛回到祖國,(日本留學)他看到嵇文甫先生寫的歌詞,說干就干,一夜未眠終成曲,愛國激情傳至今。由于這是一首抗戰愛國歌曲,不但當時影響很大,而且到現在還是河大的校歌,只是其中的“三民是式,四維允張”,被改為“民主是式,科學允張”,使之更加通俗上口。70多年過去了,那是一段難忘的歷史,在苦難的歲月里,激勵著河南大學的師生勤奮學習頑強抗爭。今天,這首歌依然激勵著河南大學的師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實現兩個100年的中國夢孜孜不倦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