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城鹽池附近的池神廟。中國日報網 雷蕾 攝
中國日報網9月10日電(記者 雷蕾)9月10日,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采訪記者團赴山西省運城市參觀,親身體驗了鹽池的歷史文化風貌。
運城,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而得名。公元前298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部落戰爭——“黃帝戰蚩尤”就發生在鹽湖(至今蚩尤村就在鹽湖邊上),就是為爭奪鹽池的控制權。
運城鹽池是中國最早的鹽業生產基地,開發歷史在4000年以上。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于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

運城鹽池(資料圖片)
據鹽文化學者李竹林介紹,鹽池開發于傳說中的唐人,即堯舜時代或更早一些時間,春秋戰國時期已很有名,到漢已遠銷豫、魯、冀、甘、陜等地。運城的鹽,是水鹵經日光暴曬而成,色白味正,雜質少,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隴,南過樊鄧,北極燕代,東逾周宋”,成為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譽為“國之大寶”。
此外,2014年5月,運城市委、市政府與中央黨校文史部、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在運城聯合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夢(運城)學術研討會、運城與“古中國”學術研討會等系列專題研討會,確立了打造以“古中國”為標識的國際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發展思路。未來將以池神廟為中心,建設“三祖”(黃帝、炎帝、蚩尤)、“三圣”(唐堯、虞舜、夏禹)大殿,充分展示“古中國”、中華先祖起源的地望。
(編輯:徐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