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報道,“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將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進一步減貧,健全社保體系,加強社會治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增長(“發展”)仍是重中之重。政府曾表示2016-2020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6.5%的增長能滿足2010-2020年度的目標,即GDP翻一番。這明顯地暗示出“十三五”規劃的經濟增長目標會定為6.5%。
之后,李克強總理的發言也基本上證實了這一點。
強調經濟增長或許會阻礙改革得出好成績。經濟增長極大地依賴于全球經濟狀況以及國內的商業信心和內生增長。因此,要想在2016-2020年度達到6.5%的GDP增長,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問題在于,如果在內生增長態勢趨弱的情況下還堅持達成6.5%的增長目標,就會降低對改革的注意力,減少對放緩信貸增長、抑制產能過剩的關注。
不論如何,要想達到6.5%的增長目標,就必須著重強調升級產業結構的措施,比如推動創新、研發和互聯網的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深化相關國有企業的經濟與財政政策改革,進一步推動價格自由化。
公報稱,應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收入增長,拓寬公共服務,進一步發展服務業,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度)期間,消費和服務業比重有所提高,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調整經濟增長模式還需要進行的重點改革有:改革國有企業,尤其是要平等對待國有企業與其他公司的競爭,優化資本配置,抓緊預算限額,特別是針對負債較多的工業公司,改革戶口制度,還有讓農民工在打工城市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務。
對社會保障、減貧和社會公平的關注也贏得人們的歡迎,中共中央承擔更多責任,提供公共服務。公報提出,要讓現有的7000萬貧困人口脫離貧困線,并計劃將貧困家庭子女的義務教育提至高中畢業,完善社會保障。還要求在2020年前,實現養老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全覆蓋;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由國家出資,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統籌。
“綠色發展”首次成為五年規劃的重點任務。中共中央提議,繼續減少每單位GDP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燃料占比。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有所上升,也有跡象表明中國已經做好準備設定碳排放和能耗上限。此前,碳排放和能耗問題一直取決于目標的力度。如得到官方確認,這個舉措將會是巨大突破。
為實現走出去戰略和進一步開放,需要禁止外商在某些領域的直接投資,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堅持“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參與更多的國際合作和全球經濟事務的管理。
中國已全面開放二孩,取消計劃生育政策。接下來的幾十年內,出生率也將有所增加。然而,近年單獨二孩政策的實行顯示,出生率的增幅并不會過大。確實,中國鄰國的生育率也沒比中國高多少。
總而言之,中共中央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表明,“十三五”規劃將以“十二五”規劃為基礎,調整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規劃的執行是關鍵,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改革、改變政府間關系等極難取得成效的領域。
關于作者:
高路易(?Louis?Kuijs),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負責人。
(譯者:許楠楠 編輯: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