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學生們觀看智能機器人。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三十年來,消費者從巨大的科技進步中受益良多。在很多國家中,大多數人口袋里的手機要比20世紀80年代的計算機功能更強大。上高中時,我用來開發游戲的Atari 800XL電腦的微處理器只包含3500個晶體管,而今天我iPhone手機的處理器就包含了20億個晶體管。
盡管已成就巨大,我們仍希望能有發展更快,因為整個地球上的人和物互聯互通,緊密相關。有近50億人擁有移動設備,超過30億人使用互聯網。在未來,包括電燈泡,冰箱,馬路,衣服等等在內的500億件物品都將與互聯網相連。
幾乎每一代都會出現新興技術融和,并有革命性的事物出現。
如今,我們正處于這樣一種技術融和的風口浪尖:大數據,機器學習以及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能力,這些都將很快使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人工智能遵循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那句格言:天才總能將復雜變得簡單。因此,雖然世界本身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工智能卻成為21世紀最關鍵的技術,就像20世紀出現的微處理器一樣。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與人工智能有過接觸。谷歌利用機器學習自動完成調查問卷,常常能精確預測出人們想要搜索的內容。Facebook和亞馬遜根據用戶閱讀和購買歷史,運用預測算法做出相應推薦。
人工智能也是無人駕駛車和博弈系統中最為關鍵的技術,比如谷歌“DeepMind”團隊研發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
如果人工智能得以廣泛應用,那么將產品和服務與其相融合對今天所有的公司來說都勢在必行;不然他們將無法與使用數據網絡來提高用戶體驗和下達商業決策的公司相競爭。未來一代消費者的將與數字技術一周成長;他們希望企業能預測到他們的需求,并能對所有疑問提供即時的、個性化答案。
到目前為止,對很多企業來說,想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太過復雜。很難將現有的企業經營與其相結合,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這需要技術精湛的數據科學家。因此,很多企業仍然憑借直覺而非信息做出重要決策。
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漸普及,在未來幾年里,這種情況將得到改善。
不過,想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企業需要將隱私和安全原則謹記于心。因為人工智能依靠數據發展,機器獲取的個人數據越多,就越能更好地預測用戶需求,提供令用戶滿意的答案。不過,無庸置疑,個人數據信息的大量流動很可能會受到不正當利用。企業在使用用戶個人數據方面應該透明化。人工智能也將用于檢測和防范數字安全漏洞,并在保護用戶隱私和樹立信任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從過去經濟轉型時期的經驗來看,人工智能將推動更高層次的生產力發展,提升我們的個人和工作生活,并將由來已久的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擺到桌面上來。由于能夠自動完成更多任務,它將使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墒?,就像20年前互聯網的出現一樣,人工智能將改善現有的工作,并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并做出相應調整,如為未來此類的崗位提供工作培訓,為落后的企業提高安全保障。
想要超越人類的智力,人工智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相信人工智能將像電一樣,在無形中提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關于作者:
馬克·貝尼奧夫,云計算公司Salesforce的首席執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