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16年12月14日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在北京接受中國日報高級記者安德魯?穆迪采訪時表示,2017年的中國經濟將保持整體穩定。他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發展引擎的作用目前來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替代,如果失去中國動力那么世界就會陷入嚴重的衰退。此外他還對特朗普上臺后的中美局勢走向以及明年年初的達沃斯論壇發表了他的看法。以下是我們翻譯整理的這次對話的原文。
安德魯?穆迪(下稱穆迪):我能請問一下您對中國經濟2017年的展望嗎?
斯蒂芬?羅奇(下稱羅奇) :我認為中國經濟整體發展向好。就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短期內中國經濟企穩趨勢明顯。但一些重大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如去杠桿,國企改革,資本外流管控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迫在眉睫,遲早也必須由中國政府當局來面對。政府對這些問題的解決略微有一些滯后。
穆迪:有一些人認為照目前債務上升的速度,危機也許會在某個時間點上爆發。
羅奇:我認為危機這個詞說的有點重了。確實債務風險目前已明顯表現出來,隨著用債務來刺激增長措施的實施,銀行貸款質量有一定的惡化。貸款質量的惡化確實是潛在危機的典型標志,這也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必須要盡快解決。
穆迪:那么可能出現什么情況?中國GDP增速會陡然下滑至4%或5%上下?甚至更少嗎?
羅奇:那可能是最壞的一種情況,但我認為一般不會出現。我在下面的演講中也會提到如果中國經濟在接下來的5年增速放緩至極低,對于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世界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穆迪:是不是那就意味著沒有中國的世界就沒有中國的增長助力?
羅奇:是的。
穆迪:如果沒有中國經濟增長助力的話將會出現什么情況?
羅奇:那么世界經濟將處于衰退之中。這也是我即將為大家闡述的一個情況。
穆迪: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個話題在2016年并未能成為一個主要議題,世界上發生的許多其他大事兒,像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也許都使得中國經濟增長沒有成為一個主流議題。
羅奇:中國經濟增長在2016年已經企穩。一年前還有一些擔憂說中國已經處在危機爆發的邊緣,但現在看這些擔憂都是過分夸大了。目前這些擔憂還沒有消散,但也沒有繼續強化。
那些政治類議題的結果目前來說至少已經水落石出了,選民投票已經做出了決定,比如英國脫歐,特朗普贏得大選。而另一些問題比如歐洲的法國和意大利的相關議題還尚未解決,我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也許將重新關注中國經濟增長的話題了。
穆迪:一個失去中國經濟增長的世界會面臨什么?
羅奇:我們的處境將異常艱難。
穆迪:我們可不可以這么假設,哪怕中國不會出現經濟危機,其經濟增長保持目前的穩定水平,它在推動世界經濟的作用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
羅奇: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問題,世界將無疑會失去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
穆迪:美國不能替代中國嗎?
羅奇:無論是美國、歐洲、亞洲其他國家還是那些資源型經濟體,我認為都無法替代中國的作用。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急劇下滑,那么世界經濟也將經歷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
穆迪:因為世界總有一個增長引擎?
羅奇:是的,但如果沒有了中國,世界經濟就沒了引擎。
穆迪:在過去十多年里,中國一直是世界的增長引擎,那么在這之前是誰來擔當這個角色?
羅奇:之前是美國。歐洲也曾經是世界經濟的驅動中心。在目前這個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缺少了一個強勁的增長引擎是件生死攸關的事。
穆迪:是不是說如果沒有增長引擎,世界經濟將不復增長?
羅奇:如果世界經濟不增長,諸如失業、反全球化等結構性問題將更加嚴重。
穆迪:假如那樣的話,也就意味著會有更高的失業率?
羅奇:自從上次經濟危機以來,就有很多結構性失業問題存在。人們曾寄希望于全球增長環境能夠逐步消化這個結構性失業問題。但是沒有中國幫助的話,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沒有中國的世界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穆迪:中國同樣依賴全球經濟增長,二者相輔相成,不是嗎?
羅奇:但是中國經濟再平衡的戰略表明了世界經濟無法再給中國提供像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那樣的助力了。中國已經轉而發掘更多內生性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而內生性需求應由消費和服務行業來驅動。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增長不依賴于外生因素的增長動力。
穆迪:中國消費者能不能也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呢?
羅奇:這主要取決于我們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的走向。發達經濟體能否成功找到進入中國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的途徑。對于此我也有些看法,待會在午餐時會談及。
穆迪:讓我們談談美國的總統選舉
羅奇:你是指特朗普贏得選舉這件事?
穆迪:是的。我們最近也談到他準備推行財政擴張政策。市場對這個財政擴張政策反響比較積極。
羅奇:對于特朗普的這項計劃市場過于樂觀了。正如我跟你電話中聊到的,我認為有一點被忽視了,那就是在一個低儲蓄率的經濟體里推行財政擴張政策意味著財政預算赤字的增加,經常性賬戶進一步失衡和貿易赤字。而這恰恰與特朗普一貫推崇的保護主義政策是沖突的。目前市場上彌漫著對美好明天的向往,對那些我們需要面對的困難視而不見。
穆迪:說到中美關系問題,你曾在之前寫到的許多文章中提到中美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那么你認為特朗普當政之后的中美關系將如何發展呢?
羅奇:目前來看應該不是很樂觀。臺灣以及“一個中國”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比較敏感。雖然之前特朗普先生一直都讓我很失望,但我還是希望特朗普履新后能以妥善處理臺灣問題并以此為契機鞏固中美關系,如果能夠簽訂雙邊的投資協定那就更好了。這對中美兩國本身有益,也會推進兩國關系的升級。但他最近關于臺灣問題的一些言論所帶來的緊張局面使我對中美關系的這些設想產生了動搖。
穆迪:你明年一月份會去達沃斯嗎?
羅奇:我不會去。
穆迪:你認為這次達沃斯將熱議哪些話題?大家會聚焦于特朗普嗎?
羅奇:我認為習近平主席的出席至關重要。但一般在達沃斯論壇的討論中,與中國有關的議題一般是全球化。全球化將何去何從?中國一直從全球化進程中獲益良多,也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但近期全球化進程有一些倒退,比如英國脫歐,比如特朗普當選,比如瑪麗娜?勒龐參選,這些關乎歐盟未來的問題都將在達沃斯會議上被提出討論,中國如何參與這些討論將是個重要問題。
穆迪:那么你認為世界會期待習主席在達沃斯上傳達什么樣的信息呢?
羅奇:我想習近平主席了解大家對全球化以及相關問題的擔憂。因此我想他會承諾中國在應對全球事務比如從氣候變化到更加積極開放國內市場的積極立場。
穆迪:中國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你認為最大挑戰是什么?
羅奇:供給側改革十分受歡迎而且重要。但我們也不要因此忽略了需求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中都充分強調了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但我所擔心的是,對供給方的過分強調會忽視對需求方的關注,如消費驅動的增長方式。我想中國需要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雙向驅動才能將其經濟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也才能避免滑入中等收入的陷阱。
譯者:吳哲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