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肯尼亞,當地人站在中國建造的火車旁。圖片來:新華社 |
中國日報網2月23日電(記者 Wang Qiao)這會是王貴國忙碌的一年的開始。今年,王貴國希望把為中國新時代絲綢之路倡議建設一個現代法律框架的構想變成現實。
王貴國是香港“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院長,兼任北京、杭州和美國新奧爾良州高校的國際法教授。他在2016年10月份出版了一本專著,內容是關于中國倡導和引領的新絲綢之路倡議的爭端解決機制。
王貴國稱,今年年初,隨著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下命美國退出由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中國更加迫切需要同其它國家合作,建立起自己的自由貿易體制和相關的法律機制。他說:“事實上,如何建立起一個公平、全面和可行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是各國政府和法律專家面臨的共同任務。”
他表示,美國或其他國家在自由貿易協定中的去留都不會影響到這一需要。”全球化不會停下腳步。”王貴國說道,并表示,能經常在歐洲的司法會議聽到國際爭端解決和國際爭端法庭等構想。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與世界上40多個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一帶一路”倡議覆蓋了全球60%的人口,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約21萬億美元)。在過去的十年里,“一帶一路”所涵蓋的區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
王貴國表示,由于各國法律體系和實踐的不同,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協議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引起許多貿易和跨境投資管理方面的問題。
|
![]() |
| 肯尼亞的一座鐵路通車儀式上,工人們正自拍。圖片來源:新華社? |
去年,正值他的著作《“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出版之際,在來自不同國家的40位法律專家的幫助下,王貴國的研究院在香港舉辦了一場論壇。一位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官員在論壇上發言,宣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成為地區爭端解決中心。
王貴國認為,如今已失效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雖然的確包含解決投資者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爭端的條文,不過,作為一個爭端解決模式,并“不如其所宣稱的那般完善”。他表示,世界上現有的爭端解決機制都不夠完善。最重要的是,它們在對跨境投資的爭端和裁決的上訴、補償、調解和和解方面都有欠缺。它們在諸如網上法庭之類的事件上缺乏效率和對數字技術的適應能力。
王貴國強調,現在有了新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應當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建一個爭端解決機制,在實踐中更好地結合普通法的基礎和一些“東方價值觀”,尤其是有關爭端調解和和解的價值觀。同時,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伙伴也將采納世界上其他爭端解決方案的有益經驗。
王貴國稱,他希望看到各國努力建立起一個全面而統一的仲裁機制。該機制應當和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熟悉的民法系統良好協作。“投資爭端與貿易爭端不同,貿易爭端可以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一機制下解決,而投資爭端即使是在相似的案件中,也可能是由不同的法庭來處理。”王貴國說道。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是1965年《華盛頓公約》的產物。該公約旨在處理國家與其他國家國民,尤其是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家之間的爭端。不過,它并沒有上訴制度。“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個上訴法庭,以保證裁決的公正性。”他說。
(編譯:王思涵 編輯: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