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深圳校長、專家均表示,家庭教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起形成“1+1>2”的效果。家庭教育不好容易引發孩子出現心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在目前社會分工變得越細,家庭角色、家庭關系變得復雜化的當下,如何更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的確是一件頗具挑戰的事情。
本地調查??以家長自愿參加講座為主
“深圳還是比較重視家庭教育的,近些年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推動工作。但沒有政策強制要求家長必須參加培訓才能‘上崗’,這也有難度。”深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王鑒說,比如福田、羅湖、南山等區開設了常規的家長學校或家長講座,組建專家團隊不定期給家長們上課;教科院與公益機構合作,開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動,在學校開展“點菜式”家庭教育講座、報告,并與家長溝通互動或開展個體輔導。此外深圳還成立了市級層面的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將該項工作納入教研工作體系,以便更系統地開展。
福田區一名校長透露,專家團進駐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時,他們會通知、鼓勵家長前來學習,但并不做、也很難做強制要求,“一些家長收到通知信息后因為忙或者不重視等原因并不會來,有些來了也在玩手機,并沒有認真對待好好聽。就算聽進去了,能多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行為,也很難說。”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地提高家長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以及加強家校溝通聯系,深圳一些學校也牽頭辦起了家長學校。如東灣小學與幸福家庭公益基金會“牽手”,辦起“幸福家長”培訓班;在南山區前海港灣小學去年起開設“同愛家長學校課程”,每學期開展4次活動,主要針對家長面臨的教育子女的困惑以及學校發展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溝通,受到諸多家長歡迎。
前海港灣小學校長羅朝宣告訴記者,學校會發動、鼓勵家長來家長學校聽課,對于那些積極并很好完成課程的家長,也會給予一些評優獎勵。他透露,學校按照小學六年做整體規劃,匹配相應的家庭教育課,希望讓家長學校課程更系統化、科學性、有針對性,同時還通過班級成長共同體,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或指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統一性,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