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鄂爾多斯高朋滿座。9月6日,為期兩周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盛大啟幕。會議期間,除技術性活動和主要活動外參會代表們將利用大會休會期,行走鄂爾多斯大地,深度考察感受中國荒漠化治理獨特的鄂爾多斯模式,領略鄂爾多斯美麗的自然風貌。
A. 阿魯圖作業區
位于毛烏素沙地腹地,總面積2050公頃。這里以沙柳、檸條等鄉土樹種為主治理沙地,并探索出以平茬利用和復壯更新為核心技術的植被群落穩定性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B. 小霍洛沙柳重組木展示
沙柳重組木是以沙柳為原料生產的一種高強度沙柳木建材。它具有綠色環保、耐腐蝕、防水、防火等性能。

C. 伊金霍洛旗防沙治沙項目區
地處毛烏素沙地成吉思汗陵周邊,由地方政府投資治理沙地面積9667公頃。

D. 響沙灣
位于庫布其沙漠腹部,總經營面積2000公頃。以綠色、環保、節能為理念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E. 銀肯塔拉治理示范區
地處庫布其沙漠北緣,是沙漠北緣鎖邊防護林體系的組成部分,總面積4000公頃。示范區累計實施國家和地方林業重點工程1800公頃,使荒漠披上了綠裝,呈現出盎然生機。

F.庫布其沙漠北緣鎖邊林建設
在半個多世紀中,依托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及工程固沙,建成了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的庫布其沙漠鎖邊防護林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