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金磚國家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同時經濟增速相對放緩,這或許使得該組織改變全球治理結構的潛能遭到質疑。然而,專家們一致認為,金磚國家仍然是加強南南合作的最強大的推動力。
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印度等經濟體增長迅速、對外投資不斷擴大,尤其是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些是否會損害南南合作成立的初衷,即幫助欠發達經濟體擺脫北半球發達國家的剝削、實現“去依附”發展。甚至就連中國和印度擴大對外援助規模也遭到外界質疑,不少人擔心因為這些援助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所以發展中國家可能會需要在民主和人權上作出妥協。
既然中國和印度也在發達工業國家投資,這是否會削弱金磚國家對南南合作的承諾呢?
如果有什么區別的話,現如今,金磚國家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已得到廣泛認可,由此產生的政策創新指引其推進包容性發展和消除貧困,并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樹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樣。
上世紀60年代末,南南合作范式開始逐步形成。許多學者意識到欠發達國家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依附關系,遂建議欠發達國家同北半球發達國家“脫鉤”,以促使發展中國家間建立起更加強有力的經濟聯系。
如今,金磚國家展示了一個南南合作原始范式的成功示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國家的GDP占全球30%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金磚國家有能力影響全球趨勢和發展軌跡。以南南合作范式為基礎,金磚國家內部貿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的占比從2001年的6%上升到2015年的12%,翻了一番。同時,金磚國家在貿易、服務、投資和電子商務等各種國際論壇上共進退,在制定規則的國際機構中亦是如此。
金磚國家深入一體化的前景仍然樂觀,因為新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已建立起來,并開始為眾多發展中國家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作為金磚國家開展宏觀政策協作的象征,這些強化了金磚國家在南南合作中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促使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金融機構實施改革,從而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大話語權。而金磚國家在G20峰會間隙舉行的“迷你峰會”,則為全球治理結構和進程的民主化提供了新途徑。
事實上,金磚國家的企業建立了獨特的投資、技術共享和市場管理文化,與來自北半球工業化國家的跨國公司的恩庇侍從模式完全不同。上周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的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上,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與來自其他四個金磚國家的多個出版機構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副總裁王剛毅敦促有關各方齊心協力參與實證研究,建議“把金磚國家打造一個全新的南南合作主要平臺”。
在北半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繁榮使金磚國家受益良多。中國和印度已躍升為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能源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在這里,金磚國家為中印提供了一個調和觀點、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獨特平臺。
對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金磚國家代表了一個強大的動力和靈感來源。考慮到這一事實,邀請一些發展中國家參加即將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在“金磚國家+”框架下建立新的伙伴關系,有望使得金磚國家成為南南合作的一個更加強大的平臺。(編譯:諶融)
(本文作者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斯瓦蘭?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