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向讀者們說明一下,我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的美國人,自80年代起一直從事電氣工程師的工作,直到退休。現在,我常住在中國。
我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有不少人認為,既然擁有1.2億人口的日本可以在經濟和工業方面取得如此大的進步,想象一下擁有10多億人口的中國可以做些什么吧。1980年,中國在全球的經濟排名非常靠后,從未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如今,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其經濟總量仍在繼續增長。中國影響世界經濟走勢,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新聞里幾乎每天都提到中國。
上世紀80年代,我最先注意到一件事情——商店里越來越多的商品是中國制造。雖然有人嘲諷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低劣,但在我看來,這些產品的質量跟產自其他地方的一樣好,并且價格更便宜。此后,中國制造的品類逐漸從玩具、收音機拓展至家用電器、照相機和電腦。現如今在美國,幾乎沒有一部車是百分之一百的美國制造,汽車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也包括中國。
中國改革開放與全球制造業開放幾乎重疊在一起。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制造業給予了我不小的幫助。從1989年到1994年,我是一家半導體制造設備公司里唯一一名電氣工程師。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公司將一臺機器發至中國進行原版復制。看到復制品的一剎那,我們公司里所有人都驚呆了,每一塊電路板、每一個連接器、每一根電纜和電線都是一模一樣。當時,我認為這種程度的原版復制比設計機器電氣系統更費精力。
從2000年到2009年,我通過一項中國的網上約會服務結識了我的第二任妻子。我的妻子比我小9歲,她符合我的一切期待。現在,我們已經結婚9年了。我們之間會存在分歧嗎?當然,偶爾會,可是有什么婚姻不是如此呢?
我的妻子告訴我,如果中國沒有實施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在網上相遇。有了網上約會服務,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未來的伴侶,然后飛來中國。她在美國時,我得帶著她四處轉轉。現在,我們常住中國,變成了她帶我到處轉悠。
自2010年至今,中國研發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由中國自主生產的微處理器制成的“神威太湖之光”。中國還自主研制了第一架大型民用客機C919。中國不再僅僅是世界工廠,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高科技中心,同時從出口驅動型經濟向消費經濟轉型。在智能手機電子銀行和支付領域,中國領先世界。我看到,在中國使用智能手機付款的人遠遠多于美國。在向電動汽車轉型方面,中國也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在我居住的桂林市,騎電動車的人要比開汽車的人多。現在,中國正在推動汽車和公交使用清潔能源。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其產能是位居第二位的美國的近2.5倍。并且,中國制定了宏偉的計劃,打算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
這就是我的一個小故事,講述了我個人對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觀察,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影響我的生活。去年我退休后搬到中國長住。這里的住房、食物和交通物價不高,再算上匯率,我的退休金相比在美國“變多了”。或許中國未來會成為全球退休人士的主要目的地,這將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更多收入。
(本文作者為常居中國的美籍電氣工程師羅伯特·麥克克萊蒙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