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對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強調了此次會議的重要意義。
政治家、企業家、學者和文化名人齊聚一堂,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我們當代文化的數字元素成為這些討論的焦點之一。
如今,沒有人可以想象沒有網絡空間的世界會是什么模樣,自互聯網問世以來,網絡空間已成為當今社會方方面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于領土或領海,網絡空間沒有國界,這意味著網絡空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應對挑戰、減少不信任。
中國的網絡空間戰略十分清晰。2016年12月,中國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2017年3月,中國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在許多中國觀察人士看來,中國政府的做法具有包容性、有助于推動合作。
采取合作的方式更容易贏得合作伙伴,志同道合者應當攜手共進。在某些方面,歐盟的網絡空間策略與中國有一些類似,歐盟于2013年推出《歐盟網絡安全戰略》,呼吁在網絡空間開展國際合作。
歐盟和中國自2012年成立網絡工作組以來,開展網絡空間對話,這令人振奮。不過,歐盟和中國還可以更進一步,成為網絡空間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
首先,歐盟和中國可以通過對話建立信任,密切合作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中國和歐盟都面臨網絡安全問題。近年來,網絡安全事件多發,且愈來愈難以應對。歐盟數據顯示,去年每天有超過4000件勒索病毒攻擊事件發生,八成歐盟企業經歷過至少一次網絡安全事件。
2017月5月發生的“永恒之藍”勒索病毒網絡攻擊事件中,歐盟、中國的機構與公司都遭到攻擊。每年,全球范圍內因網絡攻擊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300億美元。
技術在進步,網絡攻擊也在加劇。鑒于網絡威脅的特性,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這些挑戰。網絡安全對話可以極大地建立互信,加強歐盟和中國在執法領域的合作,打擊網絡空間犯罪。
第二,在保護數據隱私方面。歐盟和中國都是制定保護數據隱私相關法律領域的佼佼者?!稓W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于今年5月25日生效,被視作歐盟最大、最有力的數據隱私法規改革。該條例旨在確保歐盟公民的個人信息得到保護——不論這些信息被發送、存儲或在何處處理——甚至歐盟境外,其影響是全球性的。
同時,中國自去年6月1日起施行《網絡安全法》,為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提供了更好的保護。
然而,歐盟和中國的公眾對于這兩部重要的法律還沒有足夠的了解。歐盟、中國應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公眾對這兩部法規的認識。
最后一點是關于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對于歐盟和中國的發展繁榮至關重要。歐盟的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數據經濟規模2017年達到3854億美元,同比增加11.8%。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態勢同樣非凡,2017年總規模達到3.4萬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3。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對歐盟公司充滿吸引力。
中國在網絡空間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中國擁有全球第一的網民數量,任何關于互聯網或網絡空間的討論,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將是空洞且毫無意義的。
歐洲和中國都渴望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應對網絡空間的挑戰。雙方應攜手并進,增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言:“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本文作者為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