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編譯版2月18日報道,Ifo經濟研究所日前向122個國家的約1300名專家發出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所長福伊斯特稱世界經濟正在進一步遇冷放緩。專家學者對各國經濟走向表現出的悲觀情緒堪比2012年金融危機。
中美經濟增長漸緩、需求減少導致德國工業、貿易和消費類企業的出口價格和利潤同步下滑。
德國企業紛紛調低盈利預期,其中西門子、費森尤斯(醫療)、戴姆勒、大陸、拜耳下調5%,漢高、巴斯夫、萊茵集團下調超過10%,蒂森和特種化工企業Covestro下調達30%。
德企及經濟界對中國經濟疲軟趨勢尤其擔心,300萬德國企業平均銷售額的7%來自中國市場。DAX指數前30名企業在中國設有700個分公司,中國市場銷售額占比接近16%,2018年更是達到2千億歐元的歷史新高。寶馬、戴姆勒、大眾、英飛凌、Covestro在華銷售額占比超過25%,大于德國本土銷售額,中國才是其全球最大銷售市場。
為應對世界經濟下行趨勢,德企正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巴斯夫和中化集團共同在南京投資建廠,其投資額達到100億美元,創下巴斯夫歷史單項目最大投資。化工企業Merck在廣州經濟特區新設研發中心,在華中國雇員人數超過3500名。寶馬公司出資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75%,計劃將繼續出資30億歐元。到2023年,大眾總計將投資44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的發展和汽車服務公司的擴大。Covestro計劃在美投資15億歐元建廠,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大單筆投資。鑒于歐洲單一市場無法滿足德國企業的未來增長需求,加大海外投資的舉措也屬于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