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時報》3月5日社論:
“約旦增長與機遇:2019年倫敦倡議”于2月28日召開。會議積極且充滿希望,約旦和出席會議的國際社會間建立了伙伴關系,組建了由約旦、英國、捐助國、私營部門代表、民間團體和國際金融機構組成的“工作團隊”,共同致力于改善約旦經濟。
工作團隊將每六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審查相關行動,實現倡議目標。倡議將促使約旦轉型為具有投資吸引力的強大經濟體。倫敦倡議應成為世界效仿的模板,以幫助國際責任義務負擔過重的國家。
專家:
倫敦倡議的主要成果是,約旦收到了來自英國、法國和日本三個國家共25億美元的認捐,其中包括少量的未償還款項和數額較大的長期軟貸款。相關款項主要用于急需的基礎設施項目。
作為回報,約旦必須采取政策,加強婦女勞動力的參與,加強私營部門的作用,并遵循難民等問題的解決方案。約旦應繼續執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調整方案,與世界銀行、阿拉伯國家主權基金以及國際和區域基金合作,降低貧困率和失業率。
約旦經濟沒有快速解決的方案。政府將針對教育、衛生、旅游和其他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實施為期五年的經濟發展計劃。其中,約旦的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門提供了阿拉伯國家75%的服務,具有巨大的潛力,對鄰國重建也具有價值。
約旦的安全是該地區未來的關鍵,會議未涉及的重要問題有:第一:影響此倡議成功及其經濟和社會目標的地區條件是什么?阿以和平進程預計會啟動嗎?約旦的參與將決定誰的成功?第二:約旦將如何處理在約難民?假設350萬巴勒斯坦難民將永久居留,約旦將如何適應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人口結構變化?如果在即將召開的死海世界經濟論壇上實現了投資,倫敦倡議才真正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