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面積一千余平方公里的山東省泗水縣,是個北方的水韻小城。這里有一段非常值得被關注的歷史,遠古時代帝舜耕于歷山、漁于雷澤、陶于河濱,德行流被至今。其中的歷山、雷澤湖就在泗水縣的泉林鎮、河濱則是發源于泉林鎮陪尾山下的泗河兩岸。一泓清泉自陪尾山下磅礴噴涌至今,孔子曾駐足于此,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
12月27日,天氣晴冷,在山東泗水夾山頭村的等閑谷藝術糧倉鄉村音樂廳,二三十人正在為年會彩排。在音樂廳的北面,40多套民宿已初現輪廓,倉鄉村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發展鄉村旅游民宿、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的新路。
三四年前,田彬和朋友發現村里建于1968年左右的糧倉,如獲至寶,著手注入藝術加以改造,不斷擴展,已成為泗水鄉村文化旅游以及民宿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在這里,藝術家可以辦畫展、創作書畫,游客可以在圖書館閱讀休憩。
閱湖尚儒研學游基地位于泗水縣圣水峪鎮東仲都龍灣湖西岸,擁有八九個工作室,學生可以體驗陶器、木工、柳編等制作過程,一路之隔,則有鄉村文創和農產品銷售。
泗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峰介紹,鄉村文化旅游是全縣推進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每年四五月份,縣里都會舉辦梅花節、桃花節、梨花節、杏花節等系列活動,組成“泗水賞花匯”,吸引百萬游客。一系列鄉村文化旅游項目的落地則為泗水鄉村休閑度假提供了重要支撐。
良好的生態也是泗水發展全域旅游的底氣所在。在萬紫千紅度假區曾多次發現桃花水母,近兩年,還有不少白鷺在此落戶。該度假區以生態為賣點,發展露營、游艇和低空飛行等業態,成為周邊市場休閑度假的熱門選擇。
政策為泗水縣全域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泗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泗水縣全域旅游發展與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實施意見》,編制了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在全縣國土空間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都明確了旅游發展的空間布局與重點項目,在文化、農業、工業、林業等專項規劃中,都將旅游作為重要的產業載體,推進“旅游+”的融合發展。
縣里國土部門優先支持旅游用地建設,在土地掛鉤置換中優先支持旅游項目,保障了等閑谷藝術小鎮、萬紫千紅、圣水峪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以及萬紫千紅游客集散中心、圣源大道南延工程等旅游設施的建設。
縣里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有關部門和單位為成員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全域旅游工作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中的個性化考核,由縣人大主任擔任總指揮的文旅指揮部,統籌推進8大文旅項目建設。新組建的縣文化和旅游局承擔起旅游發展的行政管理與執法各類職能,成立了縣旅游發展中心、縣鄉村旅游服務中心以及泗河源國有文化旅游開發集團,形成了“政府主導、多位服務、企業運營”的文旅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