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明仁蘇木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核心,在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上進行大膽實踐,著力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統種統收集約種植的模式,靠集中促發展、靠發展促增收、逐步規范土地流轉。
在明仁蘇木烏蘭艾里嘎查,今年春播變得不一樣,農民的耕地由村里代勞播種,農民一下子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春播剛剛結束不久,烏蘭艾里嘎查的魏福亮和妻子已在收拾院落。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夫妻倆忙農活的時間,今年卻很輕閑。
“今年的地都是村里統一種的,啥都不用我們操心,省老心了,是個好事兒!”魏福亮說。
魏福亮因為患病干不了重活,成為了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3口人有耕地50畝,往年,侍弄這些地對魏福亮夫婦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今年,村里爭取到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后,實行了統種統收模式,具有多年傳統種植經驗的村民擔心這種模式會影響產量和收入,駐村扶貧干部和村干部多次做工作,村民才相信。魏福亮把地交給了村里來統一播種,他感覺幫了自己大忙。
魏福亮說,實行統種統收模式后,不但省了人工,還節省了時間、節省了水費。
46歲的村民陳道格圖寶力高是村里的種糧大戶。今年,他通過承包種了90畝地,其中50畝地位于項目區。今年村里實行統種統收后,他成為了村里統一雇傭的24名農機手之一,負責項目區的統一播種。村里規定,農機手每種一畝地可收費用20元,播種期間,陳道格圖寶力高除了把自家的地種完后,又和其他農機手一道播種了6天,收入了約4000元。
“閑下來的時間正好搞養殖業。”陳道格圖寶力高還養了100多只羊,他介紹,2019年,他養殖加上種植一共收入了17萬元。
駐村第一書記額爾敦巴根是通遼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副支隊長,他介紹,今年,烏蘭艾里嘎查共實施淺埋滴灌農業節水項目6800畝,全部實行統種統收。從今春的播種來看,統一耕作在播種時間上就減少了50%,只用7天就全部播種完。村民們真是省時、省心又省力,而且省水又省電,降低了種植成本,還能出去務工。
據了解,今年,明仁蘇木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區涉及8個嘎查村的2.9萬畝耕地開展了土地托管經營模式。
“統種統收是介于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之間的一種半托管模式,負責農戶的春種秋收和經營管理,不負責糧食銷售。一是為農戶提供經營服務;二是為下一步土地流轉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明仁蘇木黨委書記蘇立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