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黃華
2月20日,是我們一家人約定回家走親戚的日子。早上8點剛過,閨女開車載著我們,從駐馬店開園大道駛上京港澳高速,經轉息邢高速回到100公里開外的老家正陽縣呂河鄉胡莊村時,僅用了一個半小時。
“咋恁快,剛才打電話不說才走嗎?”看見我們站在眼前,老母親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現在,出門上高速,下了高速就到家,再也不用您一會兒一個電話催著問俺到哪啦?”閨女拉著奶奶的手,調皮地說。
說實話,能從駐馬店一個多小時回到家,擱以往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
正陽縣地處駐馬店東南方向,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早些年,境內不臨鐵路,不通高速,連一條國道都沒有,加上毗鄰淮河,拉運沙子的車輛較多,公路毀壞嚴重。那時要想回一趟老家,從正陽縣城開車到10多公里外的老家就要走40多分鐘。交通狀況嚴重制約了這個“全國花生第一大縣”的經濟發展。
“最近這10年,咱們正陽縣在交通上加大了投入,改變了境內沒有國道和不通高速的歷史,全縣現在共擁有干線公路168.637公里,已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大廣高速5.6公里、息邢高速34.47公里;在建的安羅高速通車里程達到52.18公里……”說起正陽交通事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在交通運輸部門工作的表弟如數家珍。
“路好啦,不光你們回家方便啦,咱們村里種的糧食、花生往外賣也更方便啦,現在糧販子都是上門收購,價格還比原來高得多,原來一畝地辛苦一年掙個幾百塊錢,現在一個麥季都能凈賺千把塊錢……”說話間,70多歲的父親滿眼“醋意”,恨不得再年輕20歲,體驗一下現代農民的新感覺。
如今,已經甩掉省級貧困縣帽子的家鄉人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發揚“厚德、誠信、開放、奮進”的正陽精神,在經濟發展的高速路上奮力奔跑!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