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開芝(中)與黨員志愿者采摘青錢柳
貴州三穗縣良上鎮岑興村種植青錢柳,從無人問津到坡上“搖錢樹”,增一片蒼翠、護一方水土,更是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陽春三月,貴州省三穗縣良上鎮岑興村的村民們正忙著采收、加工青錢柳,以每斤300元到600元的價格銷往周邊縣城及凱里、貴陽等地區。
青錢柳原是一種無人問津的普通樹葉,如今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金枝玉葉”,這一嬗變緣于岑興村支部書記吳開芝敏銳的商業頭腦。
岑興村位于“老山坡自然保護區”,植被豐富,曾有外地客商到岑興村收購青錢柳。剛開始,吳開芝很納悶,這樹葉能值什么錢?后來她得知,青錢柳具有清熱解毒、降“三高”等功效,俗稱植物界的“大熊貓”,市場價格可觀。她心中的致富“火種”被引燃了。
2017年8月,吳開芝帶領村民成立岑興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第二年,合作社擴種了200多畝青錢柳。“山是聚寶盆,坡有搖錢樹。青錢柳產業的發展,不僅增一片蒼翠、護一方水土,還可以成為岑興村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吳開芝說。
“我是合作社的成員,也在合作社務工,同時是村上的護林員,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且每年有貧困戶分紅和股東分紅,每年收入大概在2萬元以上。”今年50歲的楊水清說。他在外務工10年,早想回家創業。村上成立合作社后,他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
2018年,合作社野生青錢柳收入2萬余元,2019年增加到7萬余元。然而,2020年因為連續陰雨又缺烘干設備,合作社的青錢柳基本沒有收成。今年,合作社購置了殺青機、揉捻機、烘干機等設備,種植的青錢柳也進入了采收期,產量大增。盡管連續陰雨,但采收回來的青錢柳經過幾道工序加工,價格升到了每斤300元~600元。
據了解,合作社種植和管理的野生和仿野生青錢柳,采摘周期為15~20天,一天能采摘210斤,平均每天制作干品青錢柳42斤。
“現在是青錢柳采摘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抓緊時間從山上采摘,然后進行深加工,保證青錢柳的質感和口感。”合作社社員楊朝金說。
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將村上的傳統養蜂產業納入,蜂蜜產量從原來每箱產6斤提高到10斤~12斤,產業總值也從十幾萬元提高到上百萬元。
如今,走在岑興村,滿山的翠綠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通過幾年努力,村里的貧困戶已經順利脫貧,昔日的綠水青山已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山銀山”。(毛兆庭 文/攝)
(毛兆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