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21日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表示,世界正在迎來第五次工業革命,人類將面臨一場能源革命。“四網四流”融合對促進中國數字新基建、碳中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
5月20日晚,陳清泉在中國日報“新時代大講堂”上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闡明“四網四流”(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人文網,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值流)是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到第五次工業革命中能源革命挑戰的關鍵。
陳清泉說:“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征。然而,我們發現,僅靠人工智能是不足以(應對能源革命的挑戰)的,現在能源網絡變得(更)復雜,解決方案是將人工智能與人類和環境結合起來。”
當前,中國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綠色發展是重要任務。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發展“智能能源”方面,智能可以促進碳利用,變廢為寶、低碳出行,助力實現碳中和。
“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是經濟基礎的三個支柱,而人文網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清泉說。
通過“四網四流”的整合,我們將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而推動能源革命。
陳清泉強調,“四網四流”融合通過已開發的智能能源操作系統,將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將能源技術與云技術、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結合起來,實現增值效果。這將推動能源領域從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第五次工業革命過渡。
5月20日晚,中國日報社主辦了主題為“智能新時代:賦能新發展、智構新格局”的線上“新時代大講堂”。中外嘉賓結圍繞智能時代能源革命、人工智能企業賦能、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等話題分享真知灼見。陳清泉作為嘉賓發表了演講。
(編輯:齊磊 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