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黃土高原養羊,這位澳大利亞人圖什么?
本報記者張文靜、郭剛、程楠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打開戴維德·奧斯本的微信朋友圈,在中國偏僻小山村養羊、育種的文字、照片和視頻是他記錄最多的內容。
這位澳大利亞肉羊制種技術專家,先后十余次來到甘肅省慶陽市環縣,通過技術幫扶,為當地引進國際先進的肉羊繁育技術,推動肉羊產業快速發展,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去年10月,戴維德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買到了來中國的機票,終抵環縣,又開啟了近半年的技術指導工作。他說,幫助中國老百姓讓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雖相隔萬里 但目標一致
為了讓老百姓笑得更燦爛
2019年11月20日,在甘肅省外國專家“敦煌獎”頒獎會上,記者第一次見到了戴維德。當天,他被授予“敦煌獎”?!岸鼗酮劇笔歉拭C省人民政府為表彰對甘肅建設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的榮譽獎項。
領獎時,他的發言很樸實,但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我走訪過許多國家,也去過很多養殖農場,但從來沒有看到像甘肅這樣如此大力度的投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先進技術引入甘肅肉羊產業,改良品種,提升效益?!?/p>
甘肅省政府寫給戴維德的頒獎詞這樣說:“他不但助力甘肅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而且架起了甘肅與世界交流合作的橋梁,幫助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p>
這位年近六旬的澳大利亞人為何能得到甘肅省政府高度認可?經過多次采訪和溝通,記者漸漸了解和熟悉了這位“洋專家”,也深深感動于他的堅持與付出。
戴維德曾任澳大利亞胚胎移植協會主席,是國際肉羊制種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從事羊場生產與經營管理已有30余年。
2017年4月,在甘肅省外國專家局引智項目支持下,他首次來到甘肅省,在金昌市、武威市、蘭州市和慶陽市等地,調研肉羊產業發展,并參加肉羊產業國際技術研討會。
講起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肉羊繁育技術,戴維德像個孩子一樣眉飛色舞。他現在的合作伙伴、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智回憶當時的情景,仍舊用“震撼”來形容?!八闹v解充滿激情,觀點新穎,完全吸引了我們。我當時想,這位頭發花白的老頭精神真好?!?/p>
那時,李國智決定,想辦法將戴維德作為技術專家引進到他的企業。可他也擔憂,“戴維德看不上”。因為企業不是在繁華的大城市,而是地處偏僻的環縣山城鄉。那里經濟相對落后,生態環境脆弱,滿目盡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
“成就成,不成就拉倒。”李國智安慰自己。研討會后,他第一時間向戴維德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希望他能助力甘肅肉羊產業發展。聽完李國智的介紹,戴維德爽快地答應了。他說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甘肅肉羊產業對于世界先進技術的渴求,并且明確表示,他愿意盡力協調引進世界上這一領域內更多的技術資源,與環縣“結緣”,攜手發展。
戴維德去過中國大大小小的養殖企業,也深入到養殖戶家中。他注意到,由于缺乏技術,企業和養殖戶抗風險能力較差。中國正在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發展養殖業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他認為,自己的技術可以幫助環縣養殖產業更好發展,自己也能在中國創造更多價值。
2018年8月,在甘肅省科技廳等部門協調下,戴維德作為引進專家,被聘為慶環公司技術總監,由此開啟了他在環縣的技術扶貧路。
“因為我和Peter(李國智英文名)有共同的愿望,就是通過我們的技術,創造更多價值,提高老百姓的經濟效益,幫助他們擺脫貧困?!贝骶S德告訴記者。
教會技術 留下感動
創造價值成就彼此
按照相關規定,養殖場選址要遠離河流、飲用水源和村莊。慶環公司的羊場就建在了環縣山城鄉八里鋪村——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谷平地上。雖符合建設標準,但也為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煩。
羊場距離縣城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遇到雨雪天氣,出行便成了難題。2019年12月,羊場員工將為母羊實施人工授精。所有母羊提前14天經過放栓、撤栓、注射激素等一系列處理,只剩下腹腔鏡輸精環節。但計劃授精當天早晨,持續了一夜的大雪覆蓋了通往羊場的山路。
這可難住了戴維德。他在縣城參加完會議,要趕回羊場實施人工授精。如果他趕不到,前半個月的工作就白忙活了。而雪后山路結冰打滑,汽車開不上去。戴維德建議同行人員,干脆步行上山。
零下十幾攝氏度,寒風凜冽。大雪封山,滿目白茫茫一片。戴維德和同行人員一路踏雪而行,走了近十公里的蜿蜒山路,最終趕到羊場。當滿身冰雪像個“圣誕老人”的他氣喘吁吁地站在羊場大門口時,李國智和全體工作人員列隊迎接。當天,他們完成了100多只母羊的人工授精。
“他快60歲了,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徒步近十公里山路,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感動?!崩顕钦f,對待工作,戴維德“丁是丁,卯是卯”,甚至在外人看來這個老外“不好說話”,是個“倔老頭”。
戴維德的倔強,記者也“領教”了一番。2020年12月,記者從甘肅省蘭州市驅車向東出發,行進200公里后,天空便撲簌簌地飄起了大片雪花。氣溫驟降,路面結冰,行進的道路異常艱難。小心翼翼繼續前行300公里后,記者一行于當天夜里抵達環縣縣城。但戴維德還在50公里外的八里鋪村羊場工作。
經過兩天的焦急等待,雪終于化了,山路得以通行。當記者見到戴維德時,他已在羊場工作了一個多月。吃住都在山上,中途沒有下山。當天,大雪覆蓋了整個山頭,天氣極其寒冷。但他像往常一樣穿梭于各羊舍之間,全身心投入,進行肉羊膘情體況評估等各項工作。就在記者好不容易見到戴維德準備采訪時,他卻向記者擺了擺手,示意拒絕,因為他在忙工作。
約4個小時后,戴維德從羊舍走出來,放下工具箱,脫掉專業防護服,跺了跺沾滿了雪的鞋子,用手隨意整理了一下凌亂又花白的頭發,走過來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你們現在可以問任何你們感興趣的問題?!彪S后,他大步走進了實驗室。
“為什么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偏僻的貧困山村扎根?”
“環縣養殖戶對肉羊養殖技術的渴求,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技術工作者的重要性,這是我能發揮人生最大價值的地方?!贝骶S德一邊整理藥品,一邊云淡風輕地回答。
環縣有上千年的養羊歷史,但老百姓的養殖方式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戴維德發現,環縣的肉羊產肉量不夠多,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難以提升,而且當地沒有相關人才可以直接實施腹腔鏡輸精手術,制種技術較落后。
戴維德說:“我的技術可以幫助當地改變現狀。不是我選擇了甘肅,而是甘肅選擇了我。”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從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引進頂級專家和良種肉羊凍精,服務環縣羊產業,另一方面手把手地為當地技術人員示范講解人工授精技術。
戴維德服務的三個羊場分布在山城、甜水、演武等鄉鎮。環縣山大溝深,山路難走費時。從縣城出發到演武鄉,雖只有110公里,但每天來回路途就要花費好幾個小時。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工作,戴維德和外國專家就住在鄉里一家小招待所。一周內,他們奔波在這三個鄉鎮,為1200只羊完成了配種。這群經過腹腔鏡人工授精的羊群,受胎率高達88%以上。經過良種雜交后,本地母羊后代的產肉能力提升了10%以上。優良基因的傳播為環縣創造的社會效益將超過5000萬元。
將先進的技術傳播到中國貧困地區是戴維德始終堅持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他克服困難,成功從澳大利亞協調引進良種凍精8000頭份,種羊75只,為環縣肉羊良種群建設奠定了基礎。
李國智說:“優質良種基因大幅提升了肉羊產肉能力,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有了他的技術,我們每年可向全縣輸送肉羊良種1萬只,推動優良產肉基因向產業快速擴散?!?/p>
同吃同住 從國外背藥品
“倔老頭”會過日子
戴維德在環縣的名氣可不小,關于他的故事也很多。采訪中,當地扶貧辦、畜牧獸醫局等部門人提起他,紛紛豎起大拇指。
“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老外能在農村工作這么長時間。”
“他的技術確實先進,我們之前都沒有見過。”
“聽說他還為了幫企業節約開支,能省就省,毫不含糊?!?/p>
……
李國智說,能省就省,可是“倔老頭”的一貫作風。每次來中國,戴維德總是攜帶超重的大包小包,里面有工作所需的各種設施設備和藥品。有些藥品雖然在中國能買到,但成本要高一倍。為了節約成本,戴維德甚至發動其他外國專家,來中國時都要填滿各自的行李箱,里面裝的肯定是和羊有關的物品。他還從印度找到售價更便宜的顯微鏡,自己付款寄到中國供項目使用。
戴維德說這是舉手之勞。環縣肉羊制種產業就是一棵幼苗,需要大家呵護成長。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需要做好、做細、做精。
“倔老頭”不僅會“過日子”,而且特別會鼓勵人。礙于語言,羊場的員工和他交流時有點“不好意思”。為了調動大家積極性,上培訓課時,他會將從澳大利亞帶來的小禮物送給大家,鼓勵大家和他交流互動。為了便于開展工作,他還建了工作微信群,隨時解答大家遇到的技術難題。
環縣秦團莊鄉南掌堡子村村民董志瑞在羊場務工。跟著戴維德,潛移默化中,他也學會了科學養殖?!耙郧霸凼恰琉B法’,來到這里學了很多,外國專家給我們講了好多,怎么喂、喂多少都能學得到?!?/p>
山城鄉鄉長拓娟很佩服戴維德。她說,戴維德和員工同吃同住,在羊場“挑燈夜戰”,這種忘我精神非常難得。他的到來幫助山城鄉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養殖效益,更給大家提振了產業發展信心。
截至目前,通過戴維德引進并落地的技術包括腹腔鏡輸精技術、精準孕檢技術、羔羊培育技術、凍精生產技術、胚胎生產與移植技術。
在羊場,戴維德和員工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同吃同住,奮戰在技術扶貧第一線,為技術員精心示范每一例種羊腹腔鏡輸精手術,并反復提醒大家注意操作要點。為了培養人才,他還專門攜帶了教學用的腹腔鏡。手術時他看到的母羊體內情景,學員可通過另一個鏡頭觀察到他的操作,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李國智介紹,戴維德已累計為全縣培養了12名可獨立操作腹腔鏡人工授精等核心技術的人才。在疫情發生初期外國專家無法到達環縣情況下,他培養的本土技術骨干發揮了重要作用。
慶環公司技術員田永強是戴維德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雖然他們語言不通,但通過手勢及翻譯軟件也能心有靈犀。戴維德喜歡聰明好學的小田,因為教會了他,就等于教會了更多人。田永強說,從老師的身上,他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更多的是一種腳踏實地、甘于奉獻的精神。
戴維德認為,他的技術在環縣羊產業里發揮的效益將是最高的,他的人生價值也會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創造價值”。在他看來,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黨員的幫助為他“創造價值”按下了“快進鍵”。“中國共產黨使成千上萬人擺脫貧困的想法與做法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在這位外國友人看來,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執行能力,有協調各方的能力和水平。李國智的制種基地在短時間內的建成正是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執行力,而戴維德親眼見證了這一切。
在環縣政府提供的建設補貼和良種補貼等優惠政策支持下,李國智所在企業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就成長為甘肅獨一家的集肉羊制種、科技研發、人才培育等為一體的肉羊技術集成綜合示范基地。“中國速度”令戴維德佩服不已。
“我身邊有很多黨員,他們樂于助人,非常友善。他們給我提供了任何我需要的資源、信息和幫助。我在環縣的工作獲得了極大支持。我在世界很多地方工作過,但我認為中國政府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做法是非凡的。中國共產黨在脫貧方面的工作是不可思議的?!贝骶S德說。
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引進國外智力管理處介紹,過去兩年多,戴維德來到環縣十余次,協助企業引進了20多名來自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專家,在環縣從事肉羊飼養、營養、健康管理等方面工作。
戴維德說:“在環縣我看到了中國政府是如何鼓勵養殖戶發展肉羊產業,讓養殖戶通過肉羊養殖脫貧致富的。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政府為了脫貧攻堅,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去幫助貧困戶,令人感到暖心。我能夠為中國脫貧攻堅事業出一份力,深感榮幸?!?/p>
戴維德已將中國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說:“環縣和甘肅就像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里有很多好朋友、好兄弟。我還會在這里工作、生活很多年。我將繼續盡我所能幫助這里的老百姓奔小康?!?/p>
如今,環縣已成為甘肅省肉羊良種供種基地,甘肅肉羊養殖進入新階段,正在朝“好種造好羊,好草喂好羊,好羊產好肉,好肉賣好價”目標一路前行。
“中國共產黨創造條件讓處于貧困狀態的老百姓脫貧,過上更好的日子。”戴維德感觸良多,“我打心眼里覺得,中國正在創造人類歷史的奇跡,而我的日常工作,也將成為這項偉大工程的一部分。在環縣大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是我人生最榮耀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