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貴州生態和發展做出指示和要求。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貴州時,要求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期間參加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再次要求貴州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貴州時指出,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生態發展的指示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對貴州生態發展工作的高度重視,持續推動和鼓舞著貴州不斷鞏固和發展生態優勢、充分釋放生態紅利。近年來,貴州采取多種舉措不斷守住、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優良生態環境作為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生態環保領域的法治手段運用是其中的重要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以生態立法鞏固生態優勢。制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2014年,貴州頒布出臺全國第一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目前,貴州省已有20余部與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相關的地方性法規,結合相關規章、規劃、標準和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系統的生態文明法規政策體系。通過法規制定修改和區域協調聯動,推進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落地實施。貴州、云南、四川三省在規劃促進、行政執法、橫向補償、司法普法、法律監督等方面建立聯動協調機制,以區域協同方式推進赤水河流域治理。
以生態司法保障生態優勢。探索強化生態領域司法協作機制。法院等司法機關著眼于涉及跨省區域河流、湖泊生態環保司法實踐需求,在跨省立案、共享生態司法專家力量、開展更高效率的司法協助執行、跨省生態案件信息共享等系列環節建立河湖司法協作機制,探索地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環境資源審判機制,以赤水河流域為重點探索長江上游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加強北盤江、南盤江等重要流域司法協作。探索實施生態領域案件多元解決機制。出臺首個省級政府制定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規范性文件,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義務人、第三人、調解組織和受邀參與磋商人等主體的地位、職能和責任,設置了行政、司法、社會力量協同參與機制,為規范、有效開展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提供了路徑、方式、框架。
以生態執法保護生態優勢。探索實踐與生態保護相適應的生態執法體制機制。按照中央部署,以赤水河流域為試點探索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執法、統一標準、統一監測。按照中央部署,實施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加大監測監察執法力度,形成整體監測監察執法合力。加大生態環境領域數據治理與融合,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統一標準、打通孤島、加強協同,建設一體化的生態環境業務平臺,建設有機聯系的環境質量數據庫、污染源數據庫和生態環境數據中心;不斷筑牢生態環境監測監察的底層數據基礎,凝聚強有力的生態執法力量。
扎緊生態責任制度籠子保障貴州生態紅利釋放。制定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明細表,明確責任和標準,充分發揮體系化、標準化對生態文明保護的指引、推動作用。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重點解決為契機,花大力氣解決重大復雜生態環境問題,協調妥善解決生態環境歷史遺留難題。開展全省生態環保督察,實現全省各市州生態環保督察全覆蓋。探索資源行業環境約束機制。結合貴州實際,實施磷化工行業“以渣定產”,不斷推動磷化工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規范化利用生態資源釋放生態優勢紅利。多舉措探索發展林下經濟。鼓勵因地制宜、科學開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摘、林下觀光等林下經濟模式。設置雙林長制,加強黨政部門發展林下經濟合力,不斷強化林業資源保護利用。探索實施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機制,讓生態資源經濟社會價值更多惠及當地群眾。貴州水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排在全國前列,通過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及當前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可以更好釋放生態礦產資源紅利社會價值,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探索綠色資產證券化,充分發揮生態資產經濟價值和效益。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將生態環境資產的收益通過證券化方式融資。從而降低生態領域投資成本、提高收益效率,克服生態建設投資大、時間長等影響市場機制作用發揮的缺點。進而推進生態環保資源建設,促進生態產業發展。
貴州正充分依托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這一國家級試驗區平臺和金字招牌,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法治在生態文明發展中的保障作用,不斷促進貴州生態優勢越來越多的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為多彩貴州新未來增添更加濃郁的生態底色。
(作者 冷傳莉 陳桐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法學院)
(冷傳莉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