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4日電 據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信息,2022年首次《國際中文教師證書》筆試將于4月16日在國內、外考點舉辦。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度通過招聘遴選考試方式,錄取教師800多名。
在國際中文教師隊伍中,還有一批女性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她們用柔情與堅韌,默默的為國際中文教育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美國任教的國際中文教師祖云鵬的教學對象不僅有低齡學段的兒童,也有成年學員。為了更好的進行中文教學,她針對低齡學員,結合歌曲、故事及小游戲等多種方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學習任務。而針對成人學員,她就通過傳統故事、二十四節氣等在線中華文化分享,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
祖云鵬說:“受疫情影響,從線下到線上的課堂變化對中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促使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或者借用教學道具展示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018年,國際中文教師楊茜來到法國被譽為“法國外交官和漢學家搖籃”的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任教。在楊茜看來,女性細膩、縝密的思維使其能夠更加設身處地地從學習者角度考慮問題,因而能夠有效地設計教學方法和內容。她的專業和敬業很快得到了學生和同事的認可。楊茜的中文課堂一直有很高的出勤率,無論課程臨近周末還是晚上,都不影響學生們的熱情。每年年終總結的時候,楊茜也總能得到“優秀”的評價。“希望能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們感到中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難,激發他們對中文和中國的興趣。”
國際中文教師景亞娟2016年來到韓國任教。在她眼中,女性教師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及優秀的共情能力。在教學中,她曾遇到過一位特別內向的女生。剛接觸時,這位女生不僅發音不準,語法也經常出錯,這導致她信心不足,總是不敢開口。為了幫助她提高中文水平,景亞娟課下與她單獨進行了溝通和討論,為她制定了專屬的“上課計劃”。在不斷努力下,這位女生的中文水平提升很快,不僅能在課上用標準、流利的中文發表自己的看法,還會主動評論其他同學的看法。 “從教經歷帶給我的不僅是無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讓我體會到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真正意義。”景亞娟說。
像祖云鵬、楊茜、景亞娟一樣的國際中文教師還有許多。2021年,語合中心累計派出2306名教師,赴160個國家任教,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這一事業的衷心熱愛,為傳播中文和中華文化,搭建中外友誼橋梁作出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