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陰山、老牛灣、大興安嶺、烏梁素海、呼倫湖、烏拉蓋草原、庫布齊沙漠……內蒙古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緊密聯系、相互依存,匯集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元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系統,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內蒙古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不斷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
央廣網內蒙古頻道特推出《航瞰內蒙古》系列報道,用鏡頭記錄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以全新視角展現祖國北疆亮麗畫卷。
央廣網赤峰9月20日消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金秋九月,在赤峰市敖漢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的農田里喜迎豐收,錯落有致的梯田七彩斑斕,谷子、黍子、高粱、玉米、大豆、向日葵靜待收獲,農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敖漢旗七彩梯田(央廣網發 孫宏波 攝)

敖漢旗七彩梯田(央廣網發 孫宏波 攝)
在敖漢小米核心主產區四家子鎮,梯田谷子在微風吹拂下翻起陣陣金色波浪,現代化收割機在田野里往來穿梭,村民們三三兩兩協同機器收割。

敖漢旗的農民正在田間人工收割谷子。(央廣網發 陳鵬琦 攝)
古魯板蒿鎮山咀村村民曹立華家的谷子此時已經進入成熟收獲期。曹立華說,今年他種了1000多畝谷子,機械收割一天能收100多畝,今年風調雨順,谷子畝產能達到700多斤,總收入能達到150多萬元。
時下也到了辣椒采收時節。內蒙古八千粟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400余畝辣椒迎來了豐收季。公司黨支部書記梁國強介紹說:“今年主要種植品種是‘津紅2號’、‘羊角紅’,畝產3500斤左右,平均每畝純收入1500元,年總產值達60萬元。公司目前雇傭工人12名,我們安排工人錯峰下地,分散干活,保持作業間距,戴好口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農時。”

敖漢旗長勝鎮長勝村的工人正在采摘線椒(央廣網發 王柏華 攝)
長勝鎮長勝村線椒基地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收獲景象,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搬運、包裝等工作。今年,長勝鎮長勝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探索增收致富之路。2022年,種植露地線椒110畝。線椒一年可采摘五茬,時下正是第三茬采摘季,預計畝產線椒可達6000斤左右。市場收購價格每公斤5.4元,據估算,每畝線椒純收入穩定在5000元左右,110畝線椒可純創收55萬元。同時輻射帶動就近就業務工人員200余人。在不耽誤農活的情況下,采摘線椒、產品包裝每人務工收入一般在1000到5000元不等。

敖漢旗錯落有致的梯田風光(央廣網發 孫宏波 攝)
為全力保秋收,敖漢旗各職能部門協同提進度,全力以赴當好秋收“后勤員”,全方位護航秋收秋管。各村動員村民修繕秋收作業路,交通部門保證作業機械和車輛暢行,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指導并聯系收購企業上門服務,應急管理部門提供災害預警和預評估服務,農經部門切實解決農戶在秋季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物資不足等問題。目前,18支農業科技服務隊已經進駐各鄉鎮蘇木辦事處,落實秋糧生產責任制,通過實地督導、視頻連線、電話隨訪等,重點調度秋糧收獲進度,加強農技指導服務,指導農民落實落細秋糧穩產增產關鍵措施,全力奪取秋糧豐收。

機械收割大田谷子(央廣網發 許子萱 攝)
據農情統計,敖漢旗今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25.2萬畝,較上年增加7.1%,目前田間作物長勢良好,秋收工作已次第展開,截至9月16日,谷子、綠豆、蕎麥等雜糧作物收獲面積達80萬畝以上,已完成秋收任務的25%左右。
監 制:田鳳元
記 者:王秋蕾
攝 影:孫宏波
制 作:暢雨虹
(王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