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言人孫業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外都非常關注。國外一些輿論擔心,這會不會變成只關注內部循環,導致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小。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在擴大開放方面有哪些考慮?
“首先我想說,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孫業禮說。
他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將為實現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注入持久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可以說,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
孫業禮說,這幾年我國對外開放步伐在不斷加快。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積極加以推進,簽署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同時正在推進加入多個多邊經貿協定,我們成功舉辦4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又比如,我國先后設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分別大幅縮減到31項、27項,自貿試驗區實現制造業條目清零,取消金融業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外商投資領域不斷拓寬。這些充分表明,中國決不會自我封閉,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孫業禮說,“不論世界如何變化,中國開放的決心和意志不會動搖,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