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國政協委員、尚品宅配集團董事長李連柱表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擴容提質就業崗位,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新需求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李連柱指出,數字經濟助力擴容提質就業崗位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分布不均,數字經濟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因此,從四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推進實施“共享員工”模式。由政府制定統一版本的第三方協議合同范本,對借出方和借工方的社保繳納、福利待遇等問題進行規范,確保在員工借出階段,享受同等的待遇。建立健全共享員工平臺,確保同類型的企業有效對接,引導企業和員工在共享平臺上簽訂內容保密協議,明確泄密的違約責任。完善相關企業培訓網站,促進同類型的企業員工溝通交流培訓,引導員工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推動員工成長與進步。
二是促進重點人群多渠道就業。搭建政府服務平臺,為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就業信息、就業見習、就業幫扶、職業指導等服務,引導規范就業創業,提升數字經濟防風險能力。加快推進一二產業的融合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立與人力資源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穩定和提升制造業就業、拓展農業就業空間。
三是培養復合型數字經濟人才。以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導向,開發“數字通識課程”打造公共學習平臺,構建跨領域、跨學科、跨平臺的學科格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專業安排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構建以崗位核心任務為基礎、兼顧技能與業績的新型評價標準,及時將新技術人才評價引入技能等級評價和人才管理中。通過建設國際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選派優秀學生研修交流、積極參加國際技能大賽等路徑,提高國際師資互培力量、提升師生國際視野、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技能人才。
四是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企業招用勞動者不得違法設置性別、民族、年齡等歧視性條件,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探索適合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模式,在參保繳費、權益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平。為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個性化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服務,及時發布職業薪酬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等,便利勞動者求職就業和企業招工用工。
(編輯:刁云嬌 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