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美國商務部公布《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簡稱《芯片法案》)最后執行細則,意在阻止中國及其他關切國家的半導體行業從中受益。
美國《芯片法案》于2022年出臺,為美國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生產、研發和人才培養注入總額高達527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該法案是美國企圖打壓中國尖端科技發展、阻止中國獲取半導體最新技術的重要舉措。而上周五出臺的執行細節,則為美國《芯片法案》實施提供了“護欄”。
對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護欄將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在未來數十年里,幫助美國領先對手?!彼€于上周二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表示:“我們必須格外謹慎,確保美國的每一分錢都不被中國利用去發展他們的技術、趕超我們。”
在公布的細則中,要求接受聯邦補助的美國企業,禁止在受關切的海外國家大幅提升半導體制造能力,限期10年。新規還要求,在特定領域,補助接收方不得與受關切國家的實體展開合作研究或技術轉讓。
此前,美國已經收緊芯片出口和技術轉讓,并頒布投資限令,種種舉措,都是為了阻止他國從美國科技、商業往來和投資中獲益。現階段,美國的制約確實給華為等中國領軍企業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且芯片短缺已經成為許多行業的棘手問題。
然而,如果認為中國占了美國技術的便宜,或者想著只有打壓中國企業才能維護美國國家安全,那就太片面了。
美國政府不斷打壓中國半導體行業,受到波及的,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美國企業的收入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美國政府的過激行為也因此遭到美國商界反對。相比美國政府內的對華鷹派,美國企業更加清楚,對華的過激行為只會擾亂供應鏈,削弱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他們也知道,中國強大的市場活力,不僅能給他們帶來利潤,更能催化技術創新和應用,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因此,用各種手段阻攔中國發展,很不現實,因為美國完全壟斷全球科技市場,不可能,中國科技永落人后,更不可能。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9月25日社論
原標題:Chip 'guardrails' guarantee US companies will be collateral damage in attack on China's tech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