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一條“世界級旅游弧線”正在形成并引人矚目。
這是一條重構世界旅游格局的“旅游弧線”,輻射22.7億人口,連接了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中國西南地區—東南亞地區,將在太平洋西岸形成一個新的世界旅游中心。

萬峰林。張霆 攝
2023年9月16日,興義,萬峰林。
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上,發布了由國際山地旅游聯盟、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編制的《RCEP框架下山地旅游發展報告》,為黔西南乃至整個貴州打開了融入世界旅游新格局的廣闊視野。

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開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打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被習近平總書記盛贊為“素有公園省之美譽”的貴州,是這條“世界級旅游弧線”上的一個重要區域。而多年來聚力發展“國際山地旅游”與“中國四季康養之都”的黔西南,則是這條“旅游弧線”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俯瞰黔西南,南北盤江畔,一座座秀美奇絕的喀斯特峰林,恰似一枚枚棋子;路網交織的大地,猶如一張無邊無際的棋盤。168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盤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精妙大“棋”正在“落子”:

馬嶺河峽谷瀑布群。胡云江 攝
聚焦“康養勝地、人文興義”城市定位,黔西南州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加快打造“萬峰成林處、陽光黔西南”文旅品牌,努力以“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為載體助力推進貴州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積極推進文旅、體旅、康旅、農旅深度融合,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黔西南實踐新篇章。

坐在萬峰林民宿內看平流霧 黃崇星 攝
(一)
一著“先手棋”:“網紅馬拉松跑道”背后的“以會促旅”之道
萬峰成林處,陽光黔西南。
“一年四季奔跑在春天里。”黔西南州體旅融合的壯麗畫卷從一條美麗的大道可見一斑。
2023年9月10日,興義,萬峰林。

2023萬峰林半程馬拉松開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一場半程馬拉松在這里鳴槍開跑,為世界呈現了一幅“萬馬奔騰”的體旅融合壯美圖景,“激情運動”與“神奇山水”融合的震撼場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條“濱河康旅廊道”是一條打通景區“斷頭路”形成的通道,集市民休閑、游客觀光、非遺傳承、交通功能、賽事跑道、鄉村旅游、產業帶動為一體,連接起貴州醇景區和萬峰林景區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長21.0975公里,沿線布局鄉愁集市、八音堂演出區、非物質文化展示區、半月灣驛站、民宿等20多個業態。通道既是一條旅游產業路,也是一條文化傳承路,更是一條鄉村振興路。

這是連接兩個國家級4A級景區的賽道,更是一條鄉村振興道。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這是黔西南以“山地旅游+戶外運動”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見證。
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統計,山地旅游占全球旅游市場約20%,并呈現逐年增長態勢,潛力巨大。
“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的萬峰林,無疑是發展山地旅游的寶貴資源。

萬峰成林處。貴州省體育局供圖
這里“峰”景無數。
全州共有A級景區53個,其中4A級13個、3A級40個。全州8個縣(市)中,有6個擁有“一城八景”的旅游“組合”,這在貴州乃至全國皆少有。
這里“古”韻悠長。
2.4億年前的“胡氏貴州龍”化石,見證了遠古生物在這里的頻繁活動。以興義貓貓洞、張口洞和安龍觀音洞為代表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41處,印證了這里曾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頭”。

安龍縣歷史博物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這里“文”蘊厚重。
擁有以萬屯墓群、交樂墓群、銅鼓山為代表的漢文化、夜郎文化遺址以及茶馬古道、貞豐大紅巖巖畫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1221處,出土的東漢銅車馬、東漢撫琴陶俑等文物1000余件,占全省同時期珍貴文物一半左右。

正在修復文物的黔西南州博物館修復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攝
這里“溫”潤如春。
常年平均氣溫在14.1℃至19.9℃之間,全州溫濕指數(THI)3月至11月,屬“較舒適及以上”級別,4月和10月屬“非常舒適”級別,7月和8月屬“暖舒適”級別,全年無“寒冷”“不舒適”等級別。一年四季皆可進行戶外運動。
獨特資源疊加和相互加持,把黔西南推到了國際山地旅游發展的前沿。

游客在興義市萬峰林景區乘坐觀光小火車觀賞田園。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8年前,黔西南敢為人先,下了一著“以會促旅”的“先手棋”:
2015年10月10日,興義,萬峰林。
以“山地旅游·綠色運動·同向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開幕,標志著中國唯一一個以山地旅游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峰會,正式落戶黔西南。
至2023年,黔西南已舉辦6屆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并成為國際山地旅游聯盟的成立地。

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開幕式上黔西南文化歷史展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國際性峰會與體旅賽事,成為游客引流的有效載體。據萬峰林旅游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龍飛介紹,今年9月“濱河康旅廊道”投用后,迎來第一個中秋國慶假期,萬峰林景區接待游客24萬人,增長率超過40%。游客在景區停留時間平均增加了7小時,實現了從“引客”到“留客”的轉變,也為萬峰林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發布了《萬峰林宣言》
這只是“陽光黔西南”畫卷上的一個精彩亮點。
全景式凝視這幅畫卷,更加驚喜——
一項項戶外運動在這里方興未艾:具有山地特色的攀巖、垂釣、漂流、汽車拉力賽、休閑露營等項目,成為一個個旅游吸引物,引來了世界各地的山地旅游愛好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長58.67%,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71.16%,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方麥斯供圖

云屯生態體育公園。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一座座體育公園在這里競相輝映: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義龍山地旅游運動休閑博覽園、云屯生態體育公園等建成開放,野釣、攀巖、汽車拉力賽、低空飛行等多個戶外運動基地,斬獲了“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中國最美起航地”“中國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等多項國家級名片。

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開幕式上的滑翔傘表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一場場體育賽事在這里成功舉辦:國際越野跑公開賽、國際持杖徒步大會、國際攀巖精英賽、國際露營大會、國際自行車聯賽、全國太極拳公開賽、全國女子壘球錦標賽、“二十四道拐”汽車爬坡賽……

9月22日,參賽選手在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公園自然巖壁紅點賽比賽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值得期待的是:奮力奔跑在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賽道上的黔西南,離目標越來越近!
(二)
一招“關鍵棋”:“中國四季康養之都”貫通的“兩山”轉化通道
萬峰成林處,康旅正當時。
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打造“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中國四季康養之都”“國際康養之都”,貫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是黔西南州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一招“關鍵棋”。

興義市則戎鄉納具·和園康養小鎮景色如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黔西南地處世界公認的北緯25度全球黃金氣候生態帶,海拔適中,氣候宜人,四季溫潤,是中國乃至世界四季康養的理想之地。
作為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黔西南州的生態優勢尤為明顯:全州森林覆蓋率61.17%,森林總面積1542萬畝,草地面積66.63萬畝,共有國家森林公園1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10個。

游客在興仁市帝貝溫泉度假村泡溫泉。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憑此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生態優勢,2019年8月,黔西南州被中國氣象協會評為全國唯一的“四季康養之都”。
數據顯示,中國康養產業總量已超過8萬億元。據預測,到2030年,全國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

貞豐縣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濕地公園。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錨定打造“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目標,黔西南奮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強勢、經濟優勢、發展勝勢,全州各地成功摘取了一塊塊金燦燦的“康養勝地”招牌——
興仁、晴隆、冊亨:“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興義:“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中國十大養生城市”;
安龍:“中國最佳宜居宜業宜游旅游目的地”“全國武術之鄉”;
興仁:“中國長壽之鄉”;
貞豐:“中國避暑休閑十佳縣”;
普安:“避暑旅游十佳城市”;
…………

晴隆縣三望坪景區“別有洞天” 。陳亞林 攝
在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的戰略部署下,這些金字招牌的背后,運籌帷幄的是一條貫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生態變成“搖錢樹”。
依托良好的森林植被,義龍萬峰實業集團打造了云屯·星空帳篷野奢酒店、云屯·星空樹屋野奢酒店、云屯·沐云溫泉度假酒店以及“溫泉+親子樂園”“溫泉+運動基地”等系列山地旅游“森林康養+”產品,成為頗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航拍義龍新區云屯生態體育公園內的云屯·星空帳篷野奢酒店。劉朝富 攝
“云屯公園景區森林覆蓋率超過65%,是全國、全省林下經濟試點項目。”義龍萬峰實業集團負責人粟興新告訴記者,為了保護森林里的各類植被,星空帳篷酒店、樹屋酒店的客房均由木棧道相連,不破壞一草一木。今年1至10月,景區已接待游客89.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21.53萬元。目前,景區正在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云屯生態體育公園內的樹屋酒店。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攝
氣候變成“招財寶”。
“溫度22℃、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21000個……”
興義市則戎鄉,納具·和園康養小鎮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上,時時更新的氣象數據引人關注。
小鎮大門的兩側掛滿了“森林康養小鎮”“中醫康養小鎮”“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勞模(職工)療休養基地”等牌匾。

風景秀麗的興義市則戎鄉納具·和園康養小鎮一角。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毗鄰萬峰林景區的納具村原是一個600多年歷史的布依族古村寨,因地勢偏僻,村民大多外遷,一度成為破敗的“空心村”。
2019年,客商彭寧投資3.1億元啟動了納具·和園康養小鎮建設。通過閑置民居流轉、保護性修復、文化梳理以及提升改造,這個“空心村”實現了蛻變,中醫養生區、智慧養老區、藥膳食療區等項目先后建成投用,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入住療養。

納具·和園董事長彭寧(右)向四川游客介紹納具·和園的改造情況。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雯 攝
10月31日,記者來到小鎮時,恰逢來自北京的非遺傳承人婁子忠在小鎮開展義診。從10月26日至31日短短6天,就有200余人上門體驗。納具·和園董事長彭寧表示,在用好中草藥的基礎上,為住客預約省內外名醫診療,同時提供多種康養服務。在全州“康養勝地、人文興義”的精準定位下,在這里,“康養旅居”已成為一種時尚新生活。

貴州醇景區花海爛漫。張霆 攝
當前,黔西南正在奮力推動“康養+”多業態協同發展,讓康養產業成為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擦亮“中國四季康養之都”品牌,把黔西南打造成“黔滇桂三省(區)接合部康養產品供給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后花園”。該州正在積極申報的“國際康養之都”落地也指日可待。
前不久,黔西南州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要發揮全州宜居宜業的生態優勢,在文旅康養上取得新突破。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圍繞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策劃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全力把文旅康養產業打造成全州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興義市半月彎戶外營地里的森林音樂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三)
一盤“戰略棋”:“世界旅游之弧”上的“‘融’字訣”
萬峰成林處,融通向未來。
黔西南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區)接合部,坐擁“三省通衢”之區位。無論是西進云南,還是南下廣西、廣東,均可融入世界第三大區域經濟合作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在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指出,“世界級旅游弧線”的形成,將對貴州形成扭變之力,推動邊陲變樞紐、終端變前沿。

游客在貴州醇景區游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無論是從歷史維度,還是從現實角度看,黔西南,正處在貴州融入“世界級旅游弧線”的一個節點上。
全州境內現已建成高速公路網絡通車里程達616公里;萬峰林機場開通北京、上海、寧波等26個城市航班;南北盤江和紅水河經過升級改造成為西南地區重要出海通道,水運通航里程達 1017公里……獨有區位以及立體交通網絡的形成,成為黔西南融入國際旅游經濟圈的底氣。

南北盤江交匯處望謨縣蔗香港(紅水河)。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攝
融則通,通則融。融入“世界旅游之弧”,是中國式現代化黔西南實踐的一盤“戰略棋”。為此,黔西南州苦練“融”字訣——
“體”與“旅”相融。
通過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持續不斷加持,推進“體旅”與“康旅”的深度融合,逐漸形成“康養+體育”“康養+賽事”“康養+農業”“康養+文化”的康旅產業體系。

2023貴州·望謨第十屆紅水河野釣大賽在望謨縣蔗香鎮開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攝
“文”與“旅”相融。
以文塑旅。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融入景區景點,在旅游設施、旅游服務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內涵。大力發展研學旅行,打造三疊紀貴州龍科普研學營地、抗戰文化研學營地等,將博物館、圖書館、影劇院作為旅游線路的重要節點,通過展陳展示、5D展演、VR體驗等方式,推進文旅融合。

在黔西南州博物館參觀東漢銅車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萬峰林鄉愁集市里的八音坐唱表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宇瀟 攝
以文興產。推動興義天下布依景區、安龍歷史文化示范區、貞豐古城、晴隆安南抗戰文化小鎮、義龍金盾影視文化小鎮等重點文化產業集聚區、城市文化綜合體、文化創意產業園加快建設。
“景”與“城”相融。
城在景中、景在城里,景城相融、文產相生。
興義市以街心花園為中心,方圓25公里內分布著萬峰林、萬峰湖、馬嶺河峽谷、貴州醇景區、云屯生態體育公園、義龍山地旅游運動休閑博覽園等6個4A級景區,構成了“一城六景”的絕美畫面。如此完美組合的空間布局,全國少有。
興義市“一城六景”
景城相融,在黔西南不只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全州8縣(市),幾乎縣縣皆有“一城多景”組合。“景城融合”成為黔西南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撐,在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的“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論壇”上引起關注和熱議。

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論壇。國際山地旅游聯盟供圖
“內”與“外”相融。
在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上,有專家指出:“世界級旅游弧線”將推動內循環網絡節點變國內國際雙循環網絡中樞。
以賽促旅,推動“內循環”。
今年以來,全州各地舉辦全國棒壘球賽、中國萬峰湖第十七屆野釣大賽、2023萬峰林半程馬拉松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旅活動652場次,吸引省內、國內旅游流量“流”向黔西南。黔西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劉瑤介紹:“根據今年的旅游數據分析,約有50%的游客來自省內。”

2023環萬峰林國際山地自行車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以會助旅,嵌入“外循環”。
以舉辦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為契機,擴大國際“朋友圈”。隨著旅游市場逐步復蘇,自今年5月以來,黔西南陸續接待了來自俄羅斯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游客。
9月15日,興義機場聯合多彩貴州航空公司開通興義至珠海、興義至武漢航線,架起了黔西南與華中、華南地區經濟、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的“空中走廊”。
10月底,興義機場又新增興義至西安航線,與此前開通的20條航線并行,游客不斷增多。

10月29日,興義?西安航班首航進港。洪霞 攝
眼下,黔西南州正在加強與國際客源地友好城市的溝通,積極融入“世界旅游之弧”,邁出了打通東南亞市場渠道的重要一步——黔西南文化旅游營銷中心已經在泰國建立了辦事處……全州正著力打造黔滇桂三省(區)接合部區域中心,建設成貴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發展成西南地區面向東盟開放的重要通道。
黔西南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旅游格局即將形成,未來可期!

萬峰林中納灰河水潺潺。 張霆 攝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太空的衛星掃描到黔西南時,定會驚喜地發現:萬峰成林處,“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兩張“燙金”名片,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為助力貴州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貢獻黔西南精彩華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衛紅 黃蔚 黃誠克
陳俎宇 曹雯 宋潔
編輯 劉娟 駱航念
二審 陳發文 李劼 何濤
三審 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