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地以旅游發展大會為抓手,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相約三湘四水 擁抱詩和遠方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磊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
湖南,人文底蘊深厚,山水美景如畫,從古至今便是文人墨客揮灑詩意的勝地。
立足資源稟賦,湖南各地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每年一次的旅游發展大會為“先手棋”,持續擦亮“奇山秀水”“紅色經典”“都市休閑”“農耕文明”“歷史名勝”等文旅品牌,文旅產業不斷迸發新活力。
一場盛會——
辦“會”興城,城鄉風貌煥然一新
“看,那就是七十二奇樓!”夜幕降臨,乘車從張家界西站進入城區,張家界的“的哥”自豪地指給乘客看一幢絢麗多彩、不斷變幻燈光的高樓。
七十二奇樓包含特色小吃街、酒吧街、作坊街、高端度假酒店、博物館群等多種休閑業態,已成為張家界發展夜間經濟、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文旅品牌。
作為首屆湖南省旅發大會承辦地,張家界市以“辦會興城、立標打樣”為目標,升級基礎設施,圍繞“一環線、兩城區、10片區、25個重點節點”推進城市風貌改造,建成城市“燈光秀”和千米光影畫廊,人居環境愈加精致和美。
2022年,湖南省出臺《關于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見》,決定從當年開始,省、市州每年舉辦一次旅游發展大會。
全省各地以旅發大會為抓手,規劃解決一批景區內外、景區城區、城內城外不協調問題,構建處處有景、處處是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游客在資興市東江湖旅游區欣賞漁夫撒網表演。(資料照片)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郴州市持續增強文旅“硬實力”,以承辦旅發大會為契機,推出“紅色經典之旅、詩意生態之旅、休閑康養之旅、民俗文化之旅、活力研學之旅”5條精品線路,擦亮“天下莽山、溫泉之都、碧水丹霞、紅色經典、東方水城、避暑康養、歷史文脈、夜空閃亮”8張文旅名片;
衡陽市不斷提升服務“軟實力”,集中培訓旅游志愿者及景點講解員,推出“AI游衡陽”小程序,整合景區景點、文化場館、酒店民宿、餐飲美食、文創特產等,為游客提供景區購票、路線推介、智慧景點地圖、停車導覽等功能與服務,解鎖“一部手機游衡陽”的旅游新體驗。
旅發大會“加持”,城鄉風貌大變樣,城市知名度不斷攀升。
湘西州借助旅發大會,完善景區建設,制定湖南首個旅游行業團餐標準、全國首個旅拍團體標準,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場景、消費產品。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湘西主場活動暨第二屆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節主題晚會在湘西舉行。
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湘西州召開;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榮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最佳實踐獎;湘西邊城機場通航,“精準扶貧”首倡地邁入航空時代……“神秘湘西”成為對外交流合作、講好湖南故事的重要窗口。
在旅發大會撬動下,2023年,湖南省接待旅游總人數65781.22萬人次,同比增長51.28%;實現旅游總收入9565.18億元,同比增長47.43%;實現入境旅游外匯收入2.9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倍。
一根杠桿——
借“會”之力,文旅產業活力迸發
海拔800多米的紫云峰上,雙峰縣紫云峰文旅綜合項目緊鑼密鼓建設,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這個總投資5億元的項目,是婁底市借旅發大會之力招引的龍頭項目。建成后,將為游客帶來民宿、露營、康養、天文研學等豐富體驗。
雙峰縣以承辦第三屆婁底市旅發大會為契機,依托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加大文旅產業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文旅項目建設。目前,該縣實施推進旅游基礎設施項目26個,旅游產業項目7個。
2023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將文化旅游作為優勢產業,列入湖南“4×4”現代化產業體系。
旅發大會,是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一著“先手棋”。3年來,各地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形成各具特色的辦會模式,合力打造湖南文旅產業發展新引擎。
懷化市把“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作為旅游最大引爆點,建設“安江農耕—黔陽古城—洪江古商城”旅游“金三角”,推進旅游“金三角”龍頭帶動項目工程、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提質工程、旅游品牌創建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設,將農業、工業與旅游業相結合,推動旅游核心產品加快形成。
湘潭萬樓。
湘潭市以“盤活存量資產+市場開發”模式,以屹立湘江畔400余年的萬樓為核心,建立全國最大規模的集裝箱集市、全省最大摩天輪“湘潭眼”、戶外游樂引擎快樂大本營樂園、萬樓青年碼頭海洋館等游樂設施,打造集“商業、藝術、文創、休閑、美食、娛樂”于一體的高品質都市文旅項目。
永州市聚焦“一老一小”剛性需求,發展生態康養、農事體驗、文化研學等文旅新業態,推動旅游與富民深度結合。江永勾藍瑤寨做活民俗文章,東安新溪村打造南溪花海,雙牌桐子坳村成為賞秋“網紅村”,江華愛情小鎮客似云來……
邵陽市鼓勵居民利用自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培訓村民提供旅游服務、開發特色民宿、銷售土特產,實現“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邵陽市虎形山瑤族鄉。
第二屆邵陽旅發大會在隆回舉辦后,龍韋博嗅到商機。2023年,他返鄉開辦花瑤·云上記憶民宿,營業額達70多萬元。今年7月,他與朋友合伙的第二家民宿開張,3個月實現營業收入23萬元。
一張名片——
以“會”為媒,湖南文旅IP頻頻“出圈”
中秋假期,桃江縣桃花江竹海景區游人如織,沉浸式楚風竹宴劇《桃花江竹海幻境》引人入勝。
“《桃花江竹海幻境》將‘宴、劇、演’結合起來,深入挖掘屈原文化內涵,加強IP資源開發,為游客營造沉浸式、角色化的觀演體驗。”導演李彥介紹,該劇實現數字化控制與藝術化呈現的創新融合。
益陽市推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融合,聚焦“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典范”“古城神韻”“古道茶鄉”“桃江竹海”“洞庭印象”等五張文旅名片,持續形成新業態、推出新產品,不斷擦亮文旅IP新名片。
借力旅發大會,各地用創新型表達把握“流量密碼”,加強IP資源開發,在文旅融合創新發展上蹚出新路子。
株洲市以“會”為媒,深耕中華始祖炎帝、世界制造名城、千年瓷都·天下醴陵、第一紅色根據地四大文旅品牌,打造文旅超級IP。今年初,“株洲禮物”首個線下實體文創店開業。目前,已推出漢方福包、艾葉小香囊、炎帝爺爺盲盒等250余款文創產品,總銷售額達120萬元。
岳陽市巧借旅發大會“東風”,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文旅品牌為引領,聚焦“樓島湖”核心旅游資源,做好“生態+文旅”文章。結合岳陽樓“憂樂文化”、洞庭南路碼頭文化、工業文化、漁文化等,創新經營業態,發展“夜間經濟”,推出“洞庭漁火季”“洞庭蘆葦藝術季”“岳陽樓日”等節會活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創產品。
常德市以舉辦旅發大會、旅游節為契機,做好“文旅+”文章,以桃花源旅游區為代表的研學旅行項目、以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為代表的休閑康養項目、以常德河街為代表的非遺體驗項目、以野生動物世界為代表的親子主題項目、以熱市云頂溫泉為代表的康體療養項目、以綠島藍灣景區為代表的鄉村度假類項目等,打破產業原有邊界,激發文旅活力。
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活動、新產品,不斷催生文旅新業態、新項目,“旅游+”戰略為游客提供全新的想象空間,塑造出文旅深度融合新生態。
9月25日至26日,第三屆長沙市旅發大會舉行。天心閣夜游、民宿旅行節、引客入長自駕游、湘江慕尼黑啤酒節等文旅活動和產品,讓“熱點更熱、老點煥新”。
天心閣。
在長沙,旅發大會的“長尾效應”不斷顯現,撬動區域發展,招商引資、爭資立項、城市提質、鄉村振興、民生改善、文明創建等齊頭并進。今年,已簽約項目30個,總投資92.27億元。
入選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后,隨著入境游加速回暖,長沙成為“香港人北上”熱門旅游目的地。上半年,長沙接待游客9061.3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19.55億元。
旅發大會成果轉化為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釋放消費潛力的新增長點,助推湖南文旅IP頻頻“出圈”。
湖湘大地,處處是景、時時可游。游客從旅發大會出發,遇見湖南錦繡風光,沉醉“詩”和“遠方”。
(參與記者:田育才 梁可庭 唐曦 莫成 鄒娜妮 周紫云 蔣睿 黃柳英 鄭丹玫 雷鴻濤 張咪 卓萌 金慧)
(一審:楊露 二審:鄧望軍 三審:魯紅)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