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昊禹·稻花鄉里景區。沈長志 攝
平壩區大屯村濕地公園一角。張賽 攝
平壩區開展粵菜師傅技能培訓。 張賽 攝
苑慶磊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以“地多平曠”而得名的安順市平壩區,猶如一張天然畫布,如何在這張畫布上繪出不負河山的壯美圖景?平壩區的答案鏗鏘有力:執鄉村振興之筆,繪和美鄉村畫卷。
2024年,平壩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具體要求,全力以赴抓牢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底線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底線任務 繪好頂層設計路線圖
“抓具體、抓深入、抓落實,以更高站位、更強作風、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9月,平壩區2024年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工作調度會議暨區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上,“落實”再次成為會議聚焦的重點。
近年來,平壩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堅持高位推動,作好頂層設計,繪制出從組織管理到具體運行的路線圖。
該區一以貫之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為載體,不斷發力產業就業、東西部協作、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有力促進脫貧群眾增收發展,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現代農業樣板區,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引領,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走深走實:組建駐村工作隊,夯實組織領導基礎,強化防返貧監測,優化健全監測幫扶和快速響應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全區劃為四個“戰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任“戰區長”;區委常委分別聯系指導9個鄉鎮(街道);43名區級領導分別聯系指導43個脫貧出列村,為全區83個村(社區)配備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143名,增派包村干部68名,全面壓實工作責任,構建起“區領導+鄉鎮(街道)包村領導+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村隊伍+村‘兩委’成員”的齊抓共管責任體系。
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才能筑牢防止返貧的堤壩,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2024年第三季度,平壩區預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365元,同比增長9%。全區現有脫貧戶(監測戶)11404戶42412人,脫貧勞動力共27954人,2024年務工總人數17599人;全區現有搬遷勞動力697戶1685人,就業697戶1617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圍繞主要抓手
繪好“五個振興”發展圖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平壩區11.84萬畝水稻迎來了豐收。羊昌鄉稻香村的稻田里,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進行切割、輸送、脫粒、清選、秸稈切碎拋撒、裝袋等作業,呈現出一幅熱鬧的“豐”景圖。
平壩區緊緊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圍繞“兩帶”(鄉村振興示范帶,糧食高產示范帶),打造“兩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天成智慧物流園),夯實“三區”(脫貧攻堅鞏固區、糧食安全保障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突出“六業”(優質稻米、蔬菜、生態畜牧業、茶葉、中藥材、經果林),合力打造產業集群、產品產銷、農旅融合、涉農數字農業、產品高端和綠色發展六個現代農業樣板區。
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平壩區通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盯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穩定糧食種植面積31.27萬畝,同比增長7.24%,產量10.24萬噸;重點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完成種植大豆、馬鈴薯、辣椒、茶葉、水果、食用菌等合計42萬余畝;生豬、肉牛、生態家禽、禽蛋、水產品實現產值1.6億元;并發展林下經濟實施主體5個,林下經濟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12億元。
人才根基不斷夯實。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平壩區為破解人才瓶頸制約,積極實施鄉土人才培育行動,向48個“五類”村(社區)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142名,把鄉村振興一線作為考察干部的主戰場,并積極開展“雁歸興鄉”返鄉創業推進行動。
文化賦能不斷出新。夏云鎮小河灣村先后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樂平鎮大屯村獲省級體育旅游示范點……平壩區以全域旅游創建為抓手,不斷推動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大力在鄉土上興旅游、興文化,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富民之路,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生態支撐逐步穩固。平壩區以石漠化治理為抓手推進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施林下灰鵝、林下茯苓等林下產業項目,年產量達12.44萬噸,產值約3.1億余元,帶動農戶就業16250人;不斷提升鄉村生態環境,新(改)建農村戶廁任務數為134戶,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全覆蓋,投入940萬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區農村生活污水管控率達86.42%。
組織保障更加有力。平壩區以“強雙基”為抓手,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在實踐中不斷提質完善“深化新時代‘塘約經驗’”“兵支書”“高田實踐”“黨建+大數據+鄉村振興”等一批典型經驗,其中塘約村獲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
深化協作內涵
繪好雙向奔赴共贏圖
走進平壩區天龍鎮二官村,2萬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已進入施工階段,該項目由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建設,可覆蓋周邊200戶群眾350人。
“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我們修建了村里迫切需要的蔬菜大棚。大棚建好后,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種植反季節蔬菜,價格會比平常蔬菜翻一倍。”二官村黨支部書記汪天平說。
按照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部署,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與平壩區攜手以來,雙方始終堅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視為頭等大事,堅持抓協作、促發展、開新局,深化交流協作,共同謀劃、協同推進,實現領導互訪、幫扶資金、勞務協作、產業扶持等工作不斷升華。
強化互訪交流。今年以來,平壩區與越秀區主要領導互訪2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2次,兩地調研對接共計167人次,互派優秀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掛職交流等67人,開展鄉村振興干部培訓和專業技術人才培訓19期574人次。
強化資金績效。爭取資金3373萬元,實施項目24個,其中,產業幫扶項目12個1880萬元,占比55.73%;已完成報賬2458.72萬元,報賬率72.89%。
提升勞務協作。建立“山海心連之家”暨駐越秀工作站,轉移農村勞動力到東部省份就業676人,共建東西部協作就業幫扶車間11家,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678人,開展東西部協作技能培訓437人;提質發展“南粵家政鄉村振興培訓就業示范基地”——平壩小菊家政服務公司。
推動產業升級。自2021年以來,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66萬元支持共建越秀·平壩東西協作共建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引導落地投產企業實際到位投資完成2.02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551人次,其中,引導入駐園區企業實際到位投資完成1.02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246人次;建立兩地企業聯盟,助推“黔貨出山”、幫助銷售農特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金額達2.773億元。
錨定目標,穩步前行。2022年以來,平壩區成功獲得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并持續打造“十百千”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1個,省級示范村8個,市級示范村3個,打造市級、區級宜居鄉村示范村13個,區級宜居鄉村示范小城鎮2個。
平壩區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努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引領區建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為這片美麗的土地書寫更加輝煌的未來。
展開剩余-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