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一頭連著“煤海”,一頭通向渤海,滿載“烏金”的萬噸列車像一條鋼鐵巨龍,晝夜往復,奔流不息,將光和熱送往千家萬戶。(新華網 11月3日)
大秦鐵路全長653公里,從煤都大同直抵渤海之濱,成為我國西煤東運、晉煤外運的能源大通道。每一趟流淌的“烏金”不僅為千家萬戶送去了光明和溫暖,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鏗鏘奔騰,以大運量助力經濟發展。煤炭作為我國主要的能源之一,其運輸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大秦鐵路承擔著全國鐵路煤運總量的約1/5,為全國六大電網、五大發電集團、十大鋼鐵公司和上萬家工礦企業提供生產生活用煤需求。現在,大秦鐵路每天有約90對重載列車往返馳騁,是我國最繁忙的能源運輸通道之一。30多年來,大秦鐵路累計貨運量突破85億噸,這一數字體現了其在能源保供的重要服務支撐。
多拉快跑,溫暖千家萬戶。隨著冬季的到來,這條橫貫晉冀京津,能源供應輻射26個省份的重載鐵路再次馬力全開,守護萬家燈火,讓百姓暖涌心間。為了將晉煤早日運到全國各地,大秦鐵路24小時不間斷運營,長達2.6公里、總重2.1萬噸的列車,以10多分鐘的間隔接續駛出,以“多拉快跑”的方式力解用戶燃“煤”之急。“煤龍”馳騁不息,是對百姓需求的積極回應,傳遞著千家萬戶的溫暖。
鏗鏘奔騰,大秦鐵路勇闖創新之路。重載鐵路,可以說是可以與高鐵媲美的中國鐵路另一張靚麗名片。通過不斷擴能改造、技術升級,大秦鐵路運力越來越大,跑得卻越快越穩,從5000噸、1萬噸、1.5萬噸到2.1萬噸……一項項紀錄跟著刷新。同時,大秦鐵路將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載運輸技術體系的先進經驗成功運用到瓦日、浩吉等重載鐵路中,為我國重載鐵路運行積累了可復制先進經驗。如今,大秦鐵路堅持創新驅動,智能重載技術研究全面持續展開,繼續引領著中國鐵路重載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煤龍起舞,鏗鏘奔騰。大秦鐵路一路猛進,在重載鐵路運輸中創新突破,屢屢經受住了迎峰度夏、度冬等一次次重大考驗,適時應季為千家萬戶送去了清涼和溫暖。(陳健、鄧文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