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7日,在哥倫比亞卡利市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公布了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新一批“自然城市”入選名單,其中貴陽市入選“自然城市”平臺,成為貴州省第一個成功入選的地級市。
該平臺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大自然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環境署等組織共同推進的合作伙伴倡議框架下建立的線上互動平臺,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與案例分享平臺。入選該平臺要求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突出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2022年,中國首批6個城市入選該平臺。
貴陽市生態環境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盧鑫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入選“自然城市”平臺,不僅是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激勵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前行的新起點。接下來,貴陽將繼續推進以下四方面工作: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好環境底線;堅決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補齊短板弱項;全力實施生態保護,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持續做好生態文明國際交流與合作。
如今,貴陽市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5個。建立自然保護地26處(國家級7個)。2021年,貴陽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全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共發現生物物種7691種,發現動物類新種4種、微生物類新種3種、洞穴生物物種221種等,這些成果不僅豐富了貴陽市的生物多樣性寶庫,也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舉辦地,貴陽接下來將依托“自然城市”這一世界名片,積極參與國際友好城市合作與交流活動,錨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文明城市的定位,學習借鑒先進的生態保護理念和成功經驗,積極推進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的生態品牌價值和國際影響力,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羅思揚|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