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西夏區朔方路街道同心苑社區,居民們正享受著更多便捷與舒適。
“我之前都是去中醫研究院做理療,自從有了‘社區合伙人’,就改為在家門口做理療,方便多了。”
這樣的變化,正是西夏區探索“近鄰+”服務模式所帶來的顯著成果。
西夏區近年來積極創新社區治理模式,通過“近鄰+”服務模式,開啟了“社區合伙人”“幸福合伙人”“寧安有鄰”等一系列社區治理新篇章。各街道(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從群眾需求出發,引入多元化社區治理主體,不斷延伸社區服務觸角,切實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匯鄰合伙人”的推動下,西夏區各社區積極鏈接紅色資源,將轄區內的“雙報到”單位、物業、“三新”組織等單位納入“社區合伙人”體系。通過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將黨建資源轉化為解決群眾生活難題的“供給庫”。同心苑社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們與自治區黨校等21家單位合作,通過“吹哨報到”機制,成功解決了商戶天然氣安裝、能源車充電樁選址等問題26件。同時,各社區還積極開展聯建共建活動,形成了“五聯”工作機制,實現了資源共享、活動共辦。
“聚鄰合伙人”致力于賦能公益服務。在朔方路街道寧安巷社區學府中央小區,鄰里驛站成為了居民們日常生活的便利站。這里提供理發、理療、縫補、家政、充氣等日常生活服務,還有興趣課堂、心理咨詢、便民服務等系列公益活動。社區通過整合轄區多方力量,協調配置各類資源,打造“寧安有鄰”嵌入式社區服務品牌,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普惠的優質服務。
“睦鄰合伙人”推動西夏區各社區積極打造和諧家園。社區黨委集聚社區“能人”,激發“能人”效應,形成了“黨建引領、社區推動、能人響應、居民受益”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這些“能人”來自醫護、教師、文藝、體育、法律、工程、調解、物業管理等多個領域,他們在社區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星河雅居三樓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安裝電梯的過程中,社區能人老黨員工程監理張高與幾位有土建、機械相關專業的“能人”主動報到到現場進行日常監督,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潤鄰合伙人”積極對接各類文化資源,組建文藝團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和文化活動。西花園路街道西花園社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們整合下沉黨員、退役軍人、社區“能人”等組建藝術舞蹈隊、藝術團、秧歌隊等,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將為民服務和惠民政策送進社區、送進網格。(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