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全國冬季電煤運輸的關鍵時期,鐵路部門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全力做好發電取暖用煤保供運輸組織,為國家能源安全、群眾溫暖過冬提供堅實支撐。(據《人民鐵道》報12月3日報道)
冬季保暖與能源保供直接關系無數家庭的日常生活,關乎人民群眾的冷暖感受。11月15日后我國北方地區全面啟動供暖工作,煤炭需求量攀升。在此背景下,鐵路部門充分發揮全路“一張網”“一盤棋”的優勢,一趟趟煤炭專列拉來“煤”好生活,既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堅實支撐,也于萬家燈火中送去了溫暖。
翻山越嶺持續送能。我國山西、內蒙古、陜西以及河南等省份,煤炭資源占全國基礎儲量的68%,大秦鐵路、新疆與內蒙古鐵路網絡如同國家能源血脈,將北方的煤炭源源不斷地南運,為我國“北煤南運”的戰略布局提供了堅實的運輸支撐。11月以來,國家鐵路煤炭日均裝車87598車,同比增長3.2%,這不僅是對我國“北煤南運”戰略的有力支撐,確保南方地區能源供應的穩定與充足,更為寒冬季節提前儲備豐厚的“溫暖庫”,為千家萬戶的冬日取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精準施策高效運輸。為保障煤炭資源運輸,鐵路部門對煤炭運輸實行“優先批車、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放行、優先卸車”“五優先”原則,極大地提升煤炭運輸的組織效率與響應速度。此外,鐵路部門積極構建與政府、煤炭生產企業及電廠之間的緊密保供聯動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強大分析能力,預測用電需求趨勢,精確捕捉全國各地的煤炭需求動態,靈活調整并優化現有運力資源,實現了煤炭運輸的精準對接與高效配送,為我國煤炭供應鏈的穩定性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支撐起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需要。
優化創新綠色發展。縱觀鐵路發展歷程,鐵路部門將發展紅利惠及千家萬戶的同時,也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在電煤運送過程,鐵路部門大力推廣使用電力機車與環保型貨車,顯著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各煤炭裝車站嚴格落實抑塵作業,為運輸過程中的煤噴灑抑塵劑,可有效防止敞車裝載的煤炭在運行當中粉塵飛揚,同時確保運輸安全,降低貨物損耗,減少環境污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形象化表達。萬里鐵道線上的綠色環保舉措,也是鐵路部門持續強化科技創新,邁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伐的知行合一。
鐵路如龍躍山川,民生福祉步步高。展望未來,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期待鐵路部門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優化運輸方式,提升運輸效率,讓“鋼鐵脊梁”的溫暖與能量流淌在萬里河山的每一個角落。(馬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