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坌處鎮清浪村農戶在打掃庭院 金可文攝
近日,走進天柱縣坌處鎮清浪村,庭院整潔干凈、生態環境宜人,成排連片的房屋整齊排列,村里生機盎然,一幅村美、人和、業興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現。
當日,清浪村正在開展“美麗庭院”示范戶評比活動,考評組對照評分細則逐項打分:“院內整潔無雜物加5分,參與公共區域清掃加5分,畜禽圈舍升級加6分……”
從自薦、他薦到組織推薦,村“兩委”成員帶著村民代表組成評審小組,走家串戶實地走訪。隨后,隨著“傳承美德樹新風,和美清浪展新貌”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10戶“最美家庭”獲表彰。
“衛生環境必須得搞好,這是咱自家的臉面。”榮獲“庭院綠化示范戶”王桃鳳一邊擦拭著“庭院綠化示范戶”與“最美家庭”的錦旗,一邊向鄰里展示著自家的“治家秘籍”。
“每天晨起先掃院,花木每周分株剪,堂屋物件必歸位。”她的小院里,門前花壇中一串紅開得正艷,水泥地面纖塵不染,得益于她“垃圾不過夜、污水不入溝”的日常習慣。這些融入生活肌理的文明實踐,讓“整潔美”從口號化作了家庭的自覺追求。
“家風正則民風淳,當家庭把環境整治當成‘家務事’,鄉村治理就有了最堅實的根基。”看著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變化,清浪村委會副主任劉龍平感慨道。
據悉,該鎮通過“家祠+”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家祠在黨群服務和基層自治中的重要作用,以“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為抓手,在家祠打造“好家規家訓踐行墻”,將庭院整潔、孝老愛親、公益參與等納入村規民約中,推動全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整臟治亂”向“求精求美”提升。今年以來,開展家風學堂宣講23次,打造“庭院美化”示范戶30余戶,帶動500余名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活動35次。
5月30日,在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一場以家風為紐帶的“兩清兩改兩治理”活動同樣如火如荼。“收拾干凈屋子,既能舒心過日子,又能用積分換物資,這是咱們家的‘雙贏之道’。”村民彭國林展示著剛兌換的大米開心地說。
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開展“最美家庭”“積分兌換” 金可文攝
據了解,該村創新“環境衛生+家風+積分”機制,將庭院整潔度與“最美家庭”評選掛鉤,通過日常整治獲得積分,積分可到村內的“積分超市”兌換物品。這種“積分兌換”機制,將村民維護環境衛生的行為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激勵,讓文明習慣在“甜頭”中養成。
“小家”美了,“大家”才能更美。楊素英一家則是東風村的“明星家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打理庭院,從挑選適宜的花草品種,到巧妙布局每一處景觀,將生活的詩意傾注其中。在今年開展的庭院評比活動中,楊素英家繁花似錦的小院,錯落有致的綠植,再次獲得了村里和村民的一致認可,連續三年獲評最美庭院示范戶。
“家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把它收拾漂亮了,住著舒心,也能給村里增點美!”楊素英樸實的話語,正是天柱縣“小家美”理念的生動寫照。
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最美庭院”評比頒獎現場 金可文攝
近年來,天柱縣充分挖掘家祠文化資源,深化“家祠+”機制,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傳承和發展。運用“三門塘家風文化研學基地”“甘溪功夫研學基地”“渡馬鎮家風學堂”等陣地,深入挖掘“家訓”“族規”歷史底蘊,舉辦模范選樹、祭祖獎學等活動,帶動村民重視家教傳承。通過在祠堂懸掛家風家訓、村規民約,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好家教家庭“好婆婆好兒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營造濃厚的文明氛圍,激發群眾從“旁觀者”變“建設者”,構建起“小家美”促“鄉村美”的共建共享新格局,讓家庭家教家風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核”。
截至目前,天柱縣通過“金色天柱”微信公眾號和各鄉鎮(街道)微信公眾號開設“兩清兩改兩治理”專欄,發布《天柱縣“兩清兩改兩治理”明白卡》《天柱縣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倡議書》,積極開展“兩清兩改兩治理”宣傳活動62場次。開展清理亂堆亂放236次,組織家庭衛生(家政)培訓17次;拆除殘垣斷壁完成20處;新(改)建衛生戶廁648戶,改圈3戶;在建污水治理項目1個,當前全縣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95.7%。(楊鴻斌|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