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質量健康安全環保(QHSE)體系建設,位于寧夏惠安堡境內的第三輸油處緊扣“質量為本、健康為先、安全為基、環保為要”主線,通過實施全鏈條管控與全方位守護,為生產經營構筑起堅實的綠色安全屏障,成效顯著。
在擰緊“質量閥”方面,該處聚焦現場質量、設備質量運行等關鍵環節,建立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嚴格落實設備巡檢“三查三定”(查隱患、查缺陷、查漏洞,定整改措施、定責任人員、定整改時限)制度,累計開展外貿交接口原油、采購物資質量抽檢14批次。同時,強化計量管理,對轄區內輸油站計量器具實行周期校準全覆蓋,計量準確率達99.98%,確保原油輸送“量準質優”。
為織密“安全網”,該處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深入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針對高后果區、穿跨越段等重點區域,實施“一站一策”安全管控,累計排查治理管道、第三方施工風險96處,實現風險隱患“早發現、早處置”。此外,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上半年組織泄漏事故、火災撲救等實戰化演練8場次,覆蓋員工300余人次,有效提升隊伍應急處置能力。截至6月底,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零傷亡”。
在守護“健康防線”上,該處把員工健康擺在突出位置,構建“職業健康+公共衛生”雙保障體系。開展全員職業健康體檢,建立“一人一檔”健康臺賬;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傳染病預防等知識培訓,設置基層場站“健康小屋”4個,配備急救設備及常用藥品,組織心肺復蘇、職業傷害急救應急演練等培訓4場,切實守護員工生命健康。
圍繞繪就“環保綠”,踐行責任擔當,該處緊扣“雙碳”目標,持續推進綠色輸油建設。加大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力度,完成1座輸油站VOCs(揮發性有機物)回收裝置改造,廢氣處理效率提升30%;推行“清潔生產”模式,對原油泄漏應急處置廢棄物實行分類管理、閉環處理,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同時,強化生態保護,在管道沿線植被脆弱區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種植耐旱苗木300余株,筑牢油田生態屏障。
該處還注重凝聚“向心力”,該處通過“線上+ 線下”融合模式,開展質量安全環保教育培訓12場次,覆蓋全員;打造“班組微課堂”“安全文化墻”等載體,推動安全環保理念入腦入心。上半年,征集員工質量安全環保合理化建議112條,評選“安全之星”“環保衛士”12人,形成“全員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馬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