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足球發展的宏大敘事中,草根始終是孕育希望的土壤。9月15日,貴州籍足球名宿、前國腳黎兵在接受采訪時,對正即將舉辦的2025城市足球邀請賽高度認可。他指出,這類業余賽事不僅讓足球回歸純粹與快樂,更在夯實基礎、拓寬人口層面,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注入不可或缺的草根力量。
作為從貴州走向國家隊的足球人,黎兵對家鄉的足球氛圍有著深刻的觀察。他表示,貴州有著良好的青少年足球傳統,“從過去到現在,有很多貴州小孩喜歡參與足球運動”。如今,隨著草根足球和業余聯賽逐步建立,這樣的氛圍更需要被維護與支持。
在他看來,城市足球邀請賽與職業聯賽并不沖突,也無需比較。“職業聯賽屬于職業層面,城市聯賽則更多是業余性質,能讓更多喜歡足球的人參與進來,對足球基礎的推廣非常有意義。”
黎兵特別強調草根賽事對于夯實足球基礎的關鍵作用。“若想讓頂層足球發展得更好,必須要有堅實的草根基礎。”他表示,這類平臺不僅讓廣大業余球員以球會友、鍛煉身體,更在潛移默化中拓展著足球的社會根系。
“有了草根力量,足球未來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對于“純粹足球”的理解,黎兵認為,就在于讓不同背景的人單純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業余球員平時有工作和生活,通過足球能鍛煉身體、結交朋友,還能增進交流。”
黎兵曾代表中國國家隊出戰,并曾在多家職業俱樂部擔任教練,其職業生涯跨越球員與教練多個維度,對中國足球生態有著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他對貴陽“城超”的價值有著格外清晰的判斷。
黎兵認為,這不僅是一場足球競賽,更是一次地域文化與民族交流的契機。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足球作為世界性語言,能夠有效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團結。
“借助足球項目,能更好地推廣貴陽、貴州,讓更多人了解貴州各民族對足球的喜愛和參與。”他呼吁,未來應建立更多青少年賽事體系,讓貴州各民族熱愛足球的孩子有機會展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面對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足球之路如何選擇的問題,黎兵也給出了理性而懇切的建議。他指出,當前足球與教育之間的銜接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導致孩子在小升初階段面臨抉擇困境。“要想更好推廣足球,讓孩子在足球和學習間良好兼顧,就需要教育和體育領域做好銜接,消除家長對孩子未來選擇的擔憂。”這也是他從多年專業實踐中看到的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關鍵課題。
采訪中,黎兵還動情回憶了貴州球迷多年來的支持。從80年代離開家鄉進入國字號隊伍起,就有大量球迷一路相隨,甚至遠赴云南、重慶、成都等地為他加油。“很多球迷成了朋友,內心十分感激……”
在他看來,草根聯賽不在于技戰術水平有多高,而在于參與和分享的過程。正如他對本屆貴陽“城超”賽事各參賽隊伍的寄語:“希望所有球員通過賽場上的交流,感受足球的快樂和競技的收獲,同時在比賽之外交到更多朋友,了解并喜歡上當地。”
沒有喧囂的口號,不追求急功近利的成績,黎兵的理念冷靜而清晰:中國足球需要職業塔尖,但更離不開寬廣深厚的草根基礎。貴陽“城超”正是這樣一種低調而堅韌的實踐——它讓足球回到人群中間,讓快樂重回運動本身,而這,或許正是中國足球真正需要的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