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3日電(記者 程鈺)近日,在西安舉行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會“人工智能AI-OCT在PCI精準診療應用專題會”上,我國首款心血管AI OCT大模型——麒光AI-OCT大模型正式發布。該系統通過AI大模型賦能醫療影像設備,輔以心血管數據庫的海量臨床數據基礎,提升 OCT 影像的解讀效率與精準分析水平,大幅降低 OCT 技術的使用門檻,有望成為PCI手術最精準的指導工具。
腔內影像技術,在心血管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療(PCI)手術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因其極高的分辨率,可清晰呈現血管內病變結構及支架特征,已成為精準PCI不可或缺的診療工具。然而,OCT 影像判讀高度依賴術者經驗和專業知識,手術策略差異將導致達不到最佳治療效果。同時,腔內影像判讀學習曲線長,也限制了先進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普及推廣。
本次專題會上,來自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心血管領域的十多位醫學專家和行業學者,聚焦心血管領域前沿技術,圍繞AI大模型與OCT技術融合的臨床應用、挑戰及優化方向進行討論交流。會上發布了兩項創新性成果,一是專為心血管領域打造的知識庫與數據基座——“東壁心血管語料庫”;二是AI光學相干成像(AI-OCT)系統——麒光AI-OCT大模型。
心血管領域多位專家們表示,專屬語料庫與AI-OCT系統形成協同,既解決了腔內影像診療“學習曲線長、基層診斷能力弱”的問題,又以循證數據保障準確性,為心血管診療“精準化+普惠化”提供了可行路徑。
協同發力,打造國內首個心血管AI OCT大模型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東壁科技數據公司(簡稱“東壁科技數據”)CEO吳登生在會上發表以《數據賦能醫學:醫學進展的可及性》為主題的報告。他介紹說,東壁科技數據基于過往數據挖掘、權威文獻標準化梳理及臨床數據合規校驗的經驗,打造“東壁心血管語料庫”,覆蓋全球129本頂級期刊論文、權威臨床指南,經嚴格篩選校驗確保數據臨床參考價值,為心血管AI技術落地提供核心數據支撐。
2024年起,東壁科技數據與深圳市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 (簡稱“中科微光”)啟動臨床醫學AI 智能體研發。今年1月東壁科技數據推出高質量文獻數據庫后,助力中科微光研發心血管AI大模型,并構建AI-OCT系統。此外,東壁科技數據發布了DongBi Index 期刊評價指數,開源高質量文獻評價算法,為醫療AI數據質量把控提供行業標準。
“醫療AI的可靠性,根源在于數據的‘質量與合規性’。過去行業里不少AI模型出問題,核心是訓練數據要么雜亂無章、要么脫離臨床實際,這也是‘模型幻覺’的癥結所在。”吳登生在論壇上介紹,語料庫為大模型的建設與完善提供關鍵語料支撐,兩者協同發力,打通“高質量數據基座”與“臨床設備終端”,共同推進國內心血管領域專業大模型的構建。
中科微光是一家專注于心血管領域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研發、生產與臨床轉化的企業,深耕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多年 —— 其 OCT 產品是目前唯一同時通過美國FDA以及中國NMPA認證的國產OCT廠家。據介紹,OCT技術被業界稱為心血管影像領域的“光學活檢”,具有10-20μm的超高分辨率,是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侵蝕等復雜病變的核心工具。中科微光在OCT技術基礎上,進一步融合臨床診療循證學證據與AI大模型,實現了診療能力跨越式升級。
中科微光創始人朱銳表示:“我們很早就注意到臨床的痛點。基層醫院診斷能力偏弱,而頭部三甲醫院的心血管醫療資源緊張,大量心血管患者希望能夠獲得優質診治保障,成為主要矛盾。先進的診療技術也無法普及到基層。與東壁科技數據合作后,依托其高質量數據,這套AI-OCT系統不僅誤診率比人類醫生平均水平低,還能‘秒級’出報告,降低了OCT技術的使用門檻,有助于推動精準PCI理念在各級醫院的普及,能夠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醫院診療水平的一致性。把‘頂級術者的臨床經驗’轉化為普惠工具,實現醫療平權。”
麒光AI-OCT大模型通過智能識別易損斑塊、鈣化分布、支架貼壁情況等關鍵信息,實時調取相似病例手術方案、循證學數據等功能,自動生成診斷報告,助力專家聚焦復雜診療,大幅提升手術效率,并做出更為精準的手術治療策略。
為驗證臨床實用性,今年5月,中科微光聯合國內4家心血管領域頂尖醫院,同步啟動 AI-OCT 設備與AI大模型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系統不僅誤診率低、可實現“秒級”影像分析,還能自動生成符合學術規范的結構化診斷報告。參與臨床試驗的數家頂尖醫院科室主任在會上分享AI-OCT系統臨床應用成果,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診療升級方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吳小凡教授在會上分享《人工智能AI-OCT如何提升冠脈精準診療的決策與效率》報告。她表示:“當前心臟介入手術信息量大、決策復雜,高度依賴醫生經驗。而AI-OCT系統實現了從“看圖像”到“出方案”的跨越,并且從臨床需求出發,真正幫助臨床進入智能診療時代。”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袁祖貽教授表示:“AI-OCT正推動冠脈腔內評估從‘輔助工具’向‘決策中樞’的角色轉變。它引領著PCI走向更精準的新時代。這將深刻地影響我們的臨床思維和實踐模式,使我們對冠心病這一復雜疾病的管理達到新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