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年“非遺進度假區”——“長城腳下見非遺”主題活動在古北水鎮正式啟幕。活動以“因景設展、因時制宜”為理念,通過“輕舟搖至遇水鎮”“舟行賞藝望長城”“長城腳下見非遺”三大情境板塊,為游客打造了一段可看、可玩、可品的沉浸式文化旅程,開啟“非遺+”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夜幕降臨,水鎮燈火初上,一場以“舟行賞藝望長城”為主題的詩意體驗率先拉開序幕。游客乘一葉搖櫓船緩緩穿行于河道,兩岸非遺演出如流動的畫卷徐徐展開。雁歸碼頭處,火不思與馬頭琴奏響草原的遼闊悠遠;月老祠橋上,陜北秧歌歡騰熱烈,舞者手持彩扇、手帕,步伐靈動,將黃土地的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船至英華橋,魚龍燈巡游隊伍成為焦點,絢麗的魚龍燈在匠人操控下栩栩如生,引得岸邊陣陣喝彩。楊氏太極拳在岸邊舒緩起勢,拳師動作連綿不斷,盡顯武術底蘊;而客棧旁華陰老腔粗獷激昂,徐水舞獅騰躍生風,樂聲、水聲、歡呼聲交織,恍如穿行于一幅多元文化共生的長卷。
日月島廣場作為“長城非遺劇場”,在夜色中迎來高潮。浙江長興百葉龍率先登場,由荷花燈連綴而成的“天下第一龍”在夜空翩躚起舞,如流云舒展。隨后,密云霸王鞭與安塞腰鼓一柔一剛,編織出絢爛的民俗圖景。壓軸登場的是科技與傳統交融的無人機大秀,400架無人機以司馬臺長城為天幕,依次呈現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川劇變臉,皮影戲最終定格為“長城腳下見非遺”的璀璨字樣,令觀眾仰首驚嘆,流連忘返。
活動期間,古北水鎮化身為“可觸摸的非遺博覽園”。日月島廣場上,兔兒爺、魯班枕(瞎掰)、楊家埠木版年畫、揚州絨花制作等五十項余項非遺技藝由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糖人兒惟妙惟肖,蜀繡飛針走線展現雙面異繡絕技,掐絲琺瑯藝人以金屬絲勾勒精美圖案,再填彩釉,盡顯工藝之精妙。宿家剪紙藝人巧手靈動,生動圖案躍然紙上,方寸之間盡顯技藝與匠心。游客不僅可觀可賞,更能親手體驗,在互動中感受非遺的鮮活生命力。
與此同時,水鎮各處還設置了百場分散式節點演藝與集中型展演,來自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百位非遺傳承人齊聚于此,通過演出、教學、展銷等多種形式,讓非遺真正“活”在場景中、融入業態里。小吃廣場內,竹溪蒸盆、天津燒麥等非遺美食香氣四溢,為這場文化盛宴增添舌尖上的韻味。
此次“長城腳下見非遺”活動,不僅是一次非遺項目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它讓千年技藝走出典籍,在長城、流水的自然背景下煥發新生,構建出非遺與現代生活相融的創新生態。讓游客在體驗寄情山水的度假方式的同時,真切感受非遺傳統與古北水鎮文旅產業融合催生的旅游新業態,見證傳統文化在旅游場景中的創新發展與實踐成果。
而在這場文化盛宴之余,古北水鎮也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紅葉季,這里不僅有無聲的紅葉漫山、長城巍峨,更有聲聲非遺回響、幕幕文化場景。隨著國慶“夢回古北”演藝、長城腳下音樂會、紅葉音樂會、“一夜魚龍”巡游等活動的陸續推出,這里將持續為游客提供一場集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于一體的秋日旅程。這個秋天,不妨行走長城下,漫游紅葉里,觸摸非遺中,在古北水鎮帶走一程難忘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