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4日株洲訊 9月24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成果發布會在株洲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首發了《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以下簡稱“藍皮書”)。
藍皮書預測,未來三年北斗應用年均增量達到約4億臺規模,年增長率逐漸達到3%以上。預計到2028年底,我國支持北斗的終端及設備新增總量將突破4.2億臺(套),覆蓋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通信基站等各類終端。其中,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最大市場,占比分別超過75%、11%。
藍皮書提到,“十五五”期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筑牢精準時空服務根基,構建以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短報文通信為核心體系,在時空服務領域全面呈現技術融合與跨界應用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全面向新時空服務體系升級。在應用方面,北斗應用有望形成一極多元發展格局。
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正式開通全球服務,到2024年9月,第59、60顆北斗三號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入軌,北斗三號定位精度從米級提升到厘米級,授時精度達納秒級……藍皮書提及,“十四五”期間,我國北斗系統建設、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規模應用和國際合作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發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35年前發展規劃》,更是開啟了以“精準可信、隨遇接入、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為代際特征的下一代北斗發展新路徑。
在北斗產業化方面,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總數量近2萬家,從業人員總數近百萬人。此外,大眾消費領域應用成為市場重點,出貨量超過3.5億臺(套)。交通、通信、公安、農業等行業累計推廣超過4000萬臺(套),激發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國際合作方面,北斗系統服務能力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其中的14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北斗系統相關服務及產品。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