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寧夏銀川市文物管理處與西夏區第三小學聯合舉辦2025年銀川市“行走的思政課”文化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文物遺址實地觀摩研學與文物宣講進校園等創新形式,深度融合文物資源與思政教育,并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契機,采用沉浸式、在場式互動教學方法,打破校園與古跡的界限,實現紅色文化、文物保護與非遺傳承的三位一體教育新模式。讓青少年在實踐體驗中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上午,專業講解員帶領銀川西夏區第三小學學生實地參觀鼓樓、玉皇閣兩座文物古建筑,生動講述它們在革命歲月中的光輝歷史與文化價值。學生們認真聆聽,并在研學手冊上仔細記錄所見所感。活動特別設置了《文物保護法》和文物知識有獎問答環節,答對的學生獲得了鼓樓、玉皇閣定制文創產品與書簽。最后,全體學生手持研學證書,為上午的研學畫上圓滿句號。
下午的西夏區第三小學變身為一個生動的思政實踐課堂。在“手作文物副本”工坊,學生通過拓印、面塑、剪紙等非遺技藝,親手復刻古建風貌,深度體驗傳統文化魅力;《文物保護法》宣傳環節將法治教育與文物知識普及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文物保護法治意識;“文物朋友圈”打卡墻成為抒發愛國情感的平臺,一張張便簽寫滿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和歷史傳承的決心。“通過親手制作鼓樓拓印,我感受到了歷史的重量,也更懂得了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六年級學生王同學說。
這堂“行走的思政課”通過創新形式,使思政教育從書本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社會,真正實現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銀川市文物管理處與西夏區第三小學表示將繼續深化思政教育創新實踐,打造銀川“行走的思政課”品牌體系,持續推動文物資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據悉,本次系列活動后續還將走進寧夏永寧縣閩寧第二中學、永寧縣新銀學校及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繼續通過文物觀摩、非遺體驗、紅色宣講等豐富形式,將思政課堂延伸到更多校園和文化遺產地,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和教育覆蓋面,讓更多學生在感悟歷史、體驗文化的過程中筑牢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