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5日電(記者 鄒碩)9月25日,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舉辦主題為"數智賦能新發展"的2025年全球"孔子學院日"活動。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卡伊德·蘇萊曼·拉赫桑,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副館長卡齊·習奧·哈桑,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桑巴尼亞納·維克托等駐華使節,中國政府部門代表,孔子學院院長、中外方合作機構代表等中外來賓齊聚一堂。活動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趙靈山主持。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在致辭中表示,今天在這里分享孔子學院在語言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互鑒的成果,是為孔院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持續推進國際中文教育數智化建設,為全球孔院開展中文教學提供有力支撐。未來,語合中心愿與中外合作伙伴及社會各界攜手,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與國際中文教育深度融合,更好滿足國際社會日益增長的中文學習需求。
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副館長卡齊·習奧·哈桑在致辭中說,今年是孟加拉國與中國建交50周年,也是"中孟人文交流年"。孟中兩國有著牢固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兩國民眾相互學習、彼此理解的平臺。融入數字智能將進一步拓寬孔子學院視野,擴大孔子學院受眾,助力孔子學院為兩國友好交流做出更大貢獻。
英國巴拉克明中學孔子課堂英方負責人、前副校長基思·詹姆斯代表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獲得者發言,他分享了巴拉克明中學孔子課堂在數智教學方面的實踐與成效,通過打造"隨時隨地可訪問"的在線課程體系,持續優化數字化教學策略,孔子課堂的教學成果有了顯著提升。他表示,因為有基金會、中外合作機構及外部合作伙伴之間的交流互信,才共同構筑了孔子課堂的成功。
來自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學員、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生李小龍講述了他在孔院學習的故事,他說這是他人生中無比珍貴的經歷,孔院不僅讓他學會了中文這門語言,更讓他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溫度和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他愛上了中文,也愛上了中國。待學成歸國,他必將中文的獨特魅力,中華文化的溫暖力量一同帶回家鄉,讓更多人因語言而連接,因文化而相知。
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趙剛在致辭中分享了大學的數智教育發展歷程,強調數智技術在助力教與學、豐富文化體驗、增強管理績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從基礎維度、實踐維度和世界維度分析了數智技術賦能孔子學院的具體路徑。他指出,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數智化變革和創新是促進孔子學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錨點,孔子學院的未來一定會順應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趨勢。
今年是"最·孔院"全球短視頻征集活動開展的第五年,現場還舉辦了頒獎儀式。共有148部作品獲得作品獎,包括特等獎3部、一等獎15部、二等獎30部、三等獎100部;15位創作力、表現力突出的參與者獲"孔院達人"稱號;37家單位獲優秀組織獎。"最·孔院"活動由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支持,面向全球孔子學院、課堂和媒體傳播機構征集講述孔子學院故事的短視頻作品。五年來,"最孔院"品牌深入人心,得到全球師生廣泛參與。
自2021年起,基金會設立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向在院長崗位上任職超過10年、受到中外合作機構一致認可的院長們表達感恩與敬意。在這個全體孔院人共同的節日里,基金會為17位院長頒發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獲此殊榮的孔子學院中外方院長攀升至176位。
活動最后,首批孔子學院精品數字資源清單公布,15部資源榜上有名。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段鵬向全球孔院人發起倡議,以"共建中文教育智慧網絡,共享中文教育優質資源"為主題,將2025-2027年確定為孔子學院數智化主題年。讓中文教學更"智能"、文化交流更"生動"、協同生態更"融通"。 開啟孔子學院以數智化技術賦能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