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6日電 (記者 樊菲菲) 當前,數字城市建設已進入規模化推進與深度賦能相結合的新階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網絡、數據要素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應用,不斷為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與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賽迪顧問9月25日發布《2025年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數字城市建設正呈現深度賦能與價值釋放的新特征,城市數字化步入“融合深化期”,各地錨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要求,以數據要素、人工智能與場景創新為突破口,落地差異化實踐,正驅動城市加速構建競爭新格局。
本次發布的《2025年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在延續以往研究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城市數據要素開發利用的分析研判,評估體系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治理與服務、數字創新、數字低碳、數字文化6大一級指標,共計54項三級指標,對全國200余個城市進行系統評估與分析。旨在為政府部門、企業及研究機構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決策參考和實踐指南,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水平邁進。
2025年,從省級行政區域分布看,數字省(區)競爭力分布整體穩定,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競爭力水平依舊大幅領先其他省(區)。并且以上四省入圍百強市數量占全國百強市數量的46%,整體競爭力能力凸顯。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山東數字百強市數量增加2個,數字百強市數量持續位居第一。
2025年數字百強市分布情況看,西寧市、東營市、棗莊市、達州市等四個城市數字化建設提級進階,成功躋身數字百強市,四個城市在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支撐、增強數字治理及服務能力、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效能等領域快速追趕,步入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上升通道,彰顯出強勁的數字發展潛力與后發優勢。
數字城市不僅是技術應用的試驗場,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各城市在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數據資源整合利用、數字治理協同高效等方面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實踐案例,展現出數字化轉型的強大韌性與廣闊前景。
2025年數字百強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