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載道,墨韻飄香。2025年9月24日,第十五屆“兩岸漢字藝術節”在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開幕。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楊渡,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齊永剛,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李云飛,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50余位書法、篆刻、雕塑藝術家代表出席開幕式。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冷柏青,臺灣藝術大學原副校長林進忠分別代表兩岸參展藝術家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宣布展覽開幕。
本次活動設“字圣千秋——第十五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書法篆刻雕塑作品展”,以古柏為創作主題,集中展示來自兩岸的書法、篆刻、雕塑名家作品200余件,兩岸青少年作品100余件。
本屆“兩岸漢字藝術節”還專門設有藝術家座談會環節,旨在為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學術交流平臺。本次座談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院長、一級美術師尹海龍擔任主持人。座談會上,多位兩岸知名學者依次帶來深度發言。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一級美術師肖文飛的發言題目為《“刀”“筆”關系下碑學與帖學范疇的重新界定》,臺灣篆刻家協會會長黃嘗銘的發言題目為《篆刻的新視覺》,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一級美術師馮寶麟的發言題目為《新藝術觀念影響下的當代篆刻創作》,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客座教授李郁周的發言題目為《唐代書法史上的兩大豐碑》,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常務副院長郅敏的發言題目為《以中國漢字文化為母題的雕塑創作》,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臺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蔡耀慶的發言題目為《陰陽角力——篆刻空間美學芻議》。
為擴大漢字傳承影響力,讓漢字在青年一代中綻放新的光芒,一場高水準的專題藝術講座在渭南師范學院開辦,為本次活動增添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墨香四溢的筆會,不僅是本屆“兩岸漢字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生動實踐。
漢字,是刻于甲骨的文明密碼,是書于《富春山居圖》的文脈注腳,承載著《詩經》的婉轉、《楚辭》的求索,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兩岸漢字藝術節”作為兩岸交流的璀璨名片,將繼續承擔兩岸文化與民族情感溝通的橋梁。
“兩岸漢字藝術節”系列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和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共同創辦,自2010年在大陸舉辦以來,已在大陸和臺灣輪流舉辦十四屆。本屆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作為指導單位,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白水縣人民政府、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展覽活動將持續至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