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宣布擬自10月1日起對藥品進口征收100%關稅的計劃,德國制藥界和藥劑師組織表達強烈擔憂,認為此舉將對國際供應鏈、生產與投資造成嚴重沖擊,并可能危及患者用藥保障。
德國研究型制藥企業協會當地時間26日指出,這一決定與此前美歐之間規定關稅上限為15%的貿易安排相違背,若付諸實施,將成為德國和歐洲制藥業的“嚴重挫折”。該協會主席施圖特爾表示,如此高額關稅將嚴重擾亂國際供應鏈,推高藥品生產成本,進而影響患者用藥安全:“我們已經看到制藥領域的投資開始被凍結”。
數據顯示,美國是德國制藥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2024年,德國向美出口藥品總額達270億歐元,占行業出口總量的約四分之一。德國制藥業目前在美雇用大量員工并擁有生產設施。
德國藥劑師協會聯合會也對關稅可能帶來的后果表示擔憂。協會主席普賴斯指出,如果美國市場受阻,可能導致德國本土藥品生產因經濟性受損而被限制,進而影響藥品供應穩定性。業內人士同時提醒,德國自美國進口的成品藥和部分關鍵原材料占比較高,若貿易摩擦升級,價格上漲或供給短缺將直接沖擊生產環節。
德國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安德森警告稱,長期維持高關稅將削弱制藥企業的運營和研發能力,危及行業的創新活力與競爭力。
德國業界呼吁,歐洲應加快尋求應對方案,更好發揮歐盟內部市場的潛力,以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避免在國際經貿摩擦中淪為被動。(總臺記者 阮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