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中國人民大學食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兒童中心協辦,海燕出版社、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承辦的“食學通識教育叢書”新書發布會暨“食學教室”公益項目啟動會在京成功舉辦。
活動特邀多位嘉賓出席,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胡振民,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徐延豪,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長劉建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辛廣偉,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線裝書局總經理王利明,遼寧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仇煥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理事長李永強,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華飲食文化項目負責人高福,《中國新聞周刊》社長、《中國慈善家》社長呂振亞,《求是》內參部原主任孫廣遠等。
主協辦單位嘉賓有: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疆燕,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華,中國兒童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華,中國人民大學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廣偉,海燕出版社社長李勇,海燕出版社副總編輯彭宏宇,中國兒童中心兒童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夏蕊,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副院長、《烹飪藝術家》雜志總編輯王冰。
“食學教室”公益項目嘉賓有:海南省坡心鎮中建學校校長符召代、海南省南坤鎮南坤中心小學校長梁朝霞、老板電器北京分公司營銷總經理王洪濤、伊尹餐飲公司董事長張洪、簞食巷餐飲公司董事長王萬新、蘇福記餐飲公司董事長蘇尚強、滿滿海餐飲公司董事長李曉波、客語餐飲公司董事長陳啟元、老味道餐飲公司董事長劉傳偉、家和餐飲公司董事長劉偉。
在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小朋友的“食學三字經”誦讀聲及精彩的籃球表演中,“食學通識教育叢書”精彩亮相,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徐延豪,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長劉建生,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辛廣偉,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疆燕為新書發布會致辭。
“食學通識教育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廣偉撰寫,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和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指導。本套叢書以3至13歲兒童為對象,以吃出健康+食禮儀+食勞動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貫穿,強調食學健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旨在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食學教育,幫助廣大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本套叢書共7冊,幼兒園1冊,小學1—6年級各1冊。這套叢書根據兒童教育特點和食學教育特色,突出了3種教學方法、5個教學場景和1套教學課件。“3種教學方法”是理論教學、體驗教學和實踐教學。一般教育中只有理論沒有體驗,而吃出健康需要體驗,例如體驗食物的質地、味道,察驗吃完飯后的身體變化等。這是食學教育特有的教學方法?!?個教學場景”是教室場景、工坊場景、基地場景、食堂場景和家庭場景。比較其他教學只有一個教室場景,食學教育的場景寬廣得多,只要是有食物、吃事的地方,都是學習、實踐、體驗的課堂?!?套教學課件”是食學教育圓盤。這套課件把小學生要掌握的食學知識集納在“12個圓盤64個刻度”上,知識體系模塊化,由淺入深,包含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的內容。在設計上,這套叢書設計了康康、美美、老師和生肖卡通的形象,采用四者對話的體例,生動活潑,圖文并茂,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的學習特點。
小學生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了解食物、了解怎樣吃出健康,是他們成長的重要內容。但是,迄今為止,食學還沒有成為一種通識教育課程,食育還沒有在小學校園實現系統化推廣。在這種情況下,“食學通識教育叢書”的編輯出版,對我國的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無疑是一種福音。
本套叢書的編寫與出版引起了方方面面領導的關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為叢書題詞:“學好食學知識,懂得食育重要,吃出健康體魄,成為國家棟梁?!甭摵蠂案泵貢L劉振民為叢書寫序:“我們要認真學習食學知識,學習和了解能夠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的科學方法?!?/p>
發布會上,國內首家以食學通識教育為主題的“食學教室”公益項目正式啟動?!笆硨W教室”公益項目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是推動食學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有益探索。為了讓小學生更廣泛地接受和實踐食學通識教育,在小學校內設置“食學教室”,具有更多樣的教學場景和更豐富的教學形式,是做好食學通識教育的基礎。該項目計劃1年內在全國建立100間“食學教室”,3年內在全國建立300間“食學教室”,5年內在全國建立500間“食學教室”。
活動現場,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委務副主任胡振民向海燕出版社贈送了顧秀蓮主任的題詞。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徐延豪強調,現階段全國各省市越來越重視食學教育,讓少年兒童“吃飽、吃好、吃健康”一直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食學通識教育叢書” 就是讓3—13歲兒童系統學習食學知識,掌握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的科學方法,更好地茁壯成長,長大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長劉建生介紹了這套叢書的特點,集理論、體驗、實踐于一體,科學創編了《食學三字經》、餐前捧手禮,以及包括12個圓盤64個刻度的教學課件,幫助孩子們從小建立起系統的“食禮儀”和“食勞動”,掌握“吃出健康”的科學方法。叢書的出版,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食學課程資源,是探索出版與教育深度融合、服務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華指出,該叢書充盈民族特色和文化氣韻,堅持對中華文明、中國精神、中華養生文化、飲食文化新時代的表達,讓中華食禮貫穿小學教育全學段,使小學生養成中華食育價值觀,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人民出版社原總編輯辛廣偉認為,該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食事研究中心主任、食學研究專家劉廣偉撰寫,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和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指導,食學學者團隊共同參與,具有原創性、權威性、前瞻性,是對食學知識的專業解讀。
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疆燕點明這套叢書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起科學分級的食學知識框架,串起了中華食學的千年文脈。期待各界共同推進食學教育進校園,譜寫“國泰民安”的當代篇章。
遼寧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仇煥廣表示,“食學教室”公益項目是一項面向1至6年級小學生的食學實踐教育項目,社會各界愿意助力更多少年兒童“吃出健康身體,成為國家棟梁”,為提升孩子們的健康素養做出積極貢獻。
食學研究專家劉廣偉分享了該叢書的創作過程,誦讀和演示了《食學三字經》,分享了新的知識體系——“食學”,他希望通過“食學通識教育叢書”進入校園,能夠,全方位地教會孩子們如何吃、如何吃對、如何吃出健康,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要年兒童健康成長。
活動期間,海燕出版社為落實教育部推進食學教育進入中小學各學科課堂的要求,向中國兒童中心捐贈《食學啟蒙》300冊,向海南省小學校捐贈“食學通識教育叢書(1—6年級)648冊,為促進食學教育在少年兒童群體的發展貢獻了海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