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在綿綿秋雨中,中華同光——故宮南遷文物“安順駐留地”特展在貴州省安順市舊州古鎮“舊州之眼”揭幕。
此次特展是多彩貴州·第十八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的專展之一——臺灣專題展,集中展出臺灣著名攝影家莊靈及臺灣新銳攝影師的50件書法繪畫與攝影紀錄影像,以及約15件極高階臺灣故宮館藏文物復制品,展現中國臺灣地區中華文化的傳承與風貌,促進兩岸文化對話與情感共鳴。
這些故宮館藏文物復制品得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授權與大力支持,包含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冊、梁楷的潑墨仙人等書畫作品復制品,明永樂年間的青花龍紋天球瓶、清乾隆八年磁胎洋彩青地金花魚游春水瓶等瓷器復制品。
展覽背后,承載了一段戰火紛飛年代里的家國記憶。抗日戰爭時期,為保護國寶免遭戰火,故宮博物院將大量文物分批南遷、西運。其中,80箱1022件珍品于1939年秘密轉移至貴州安順的華嚴洞,并在此秘藏了近六年之久。特展在安順舉辦,旨在喚醒一段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駐留安順的“國寶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莊靈先生的參與為展覽增添了特殊意義。莊靈是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創會會長、第二任理事長暨榮譽理事長,其父莊嚴先生曾是故宮文物南遷的親歷者與守護人。現今已80多歲高齡的莊靈出生于貴州,幼年在安順與家人一起守著文物生活了5年后又一路輾轉到臺灣。源于這份深厚淵源,他對故宮文學與貴州懷有獨特情感,并極力促成此次展覽。
莊靈先生
活動現場,莊靈向貴州捐贈珍貴影像文獻,通過他的鏡頭,完成了一場跨越兩代人、連接兩岸的深情對話。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陶光雄向莊靈頒發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終身榮譽顧問”聘書。
另一方面,安順舊州作為屯堡文化核心承載地,其六百年前明代軍屯移民所延續的中原古風,與故宮文物所代表的中華文明主脈在此地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呼應。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說:“屯堡文化與故宮文化雖然形態各異,但精神內核相通。屯堡人六百年來‘石為居室,衣冠不改’,守護著明代的文化記憶;故宮人八十多年前輾轉萬里,守護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這種對文明的堅守與傳承,正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本次活動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此次特展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面向未來的播種,它以文化為紐帶,在秋意漸濃的黔中大地,繪就了一幅“中華同光”的溫暖畫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小迪 余宛璐
六盤水市融媒體中心 周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