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盧溝曉月”詩會傳誦中華經典、北京首個以古城墻為背景的主題攝影展開展、推出“宛平吉市”等12項特色活動……9月26日晚,伴隨著豐臺第五小學學生們的朗誦聲和永定河畔的秋日晚風,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拉開帷幕,宛平城城墻同步正式對外開放,開啟常態化運營。
本次文化節由北京市豐臺區委宣傳部主辦,融合經典誦讀、光影科技、藝術展覽、非遺體驗、民俗展演等多元形式,著力打造一場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活力迸發、文化氛圍濃厚的中秋盛會。
“盧溝曉月”詩會:經典誦讀傳家國情懷
夜幕降臨后,中華經典誦讀大會2025“盧溝曉月”詩會作為文化節“開篇文化盛宴”準時上演,300余名觀眾相聚盧溝橋畔,伴著永定河的潺潺水聲,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詩會以“月映盧溝橋畔傳詩”“月縈烽火豐碑永鑄”“月滿家園燈火相傳”為脈絡,讓經典詩詞與歷史記憶深度交融。
豐臺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豐臺區持續挖掘“盧溝曉月”文化內涵,將“盧溝曉月”打造成為豐臺的文化名片。從生態修復到歷史活化,從文旅融合到區域協同,“盧溝曉月”已從單一景觀升級為集歷史教育、生態休閑、文化消費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IP。舉辦此次文化節,是希望將這樣的區域文化IP轉化為人民群眾生活中可感可觸的文化體驗,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求。
宛平城城墻正式開放開啟常態化運營
“勝利之光的余韻未絕,希望的烽火已淬煉成光。而今,我們即將踏過那座時空之橋,去喚醒沉睡的城垣,見證被光陰雕刻的盛世輝煌。”詩會的燈光逐漸散去,激昂的畫外音在宛平城內接續,宛平城城墻開放儀式準時開啟。
距今已有380多年歷史的宛平城,是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城東西長為640米,南北寬為320米,城池占地總面積為20.8公頃。
站在城墻上可以看到東西兩座城門。城墻基礎由精心挑選并打磨的六層條石構成,這些條石質地堅硬厚重,為城墻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條石之上砌磚,每一塊磚都緊密排列。城墻內部以黃土和碎石筑實,使得城墻不僅外表堅固,內部也異常緊實,能夠承受巨大的沖擊力。
宛平城城墻內低外高,城樓高10.65米(加屋脊共11.68米)。這樣的尺寸設計既保障了城墻的穩固性,又賦予了它良好的防御功能。
作為宛平城城墻首次開放的標志性活動,開放儀式通過3D光影秀、非遺互動、古風演繹等多元形式,串聯起宛平城百年歷史文脈與新時代活力,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燕京八景”之“盧溝曉月”的文化魅力。
備受關注的光影秀將現場氣氛拉向了高潮。依托宛平城西城墻,光影秀以“宛平建城”守家衛國“”盛世生花“城墻開放倒計時”四個篇章,生動還原歷史場景:磚瓦土石在光影中堆疊,宛平城拔地而起;明代將士嚴陣以待的身影盡顯守家衛國的壯志;紅色全景巨型光影帷幕緩緩拉開,象征古城煥發新生。
據介紹,城墻開放后將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觀眾可通過盧溝橋文化公園公眾號等線上平臺購票方式,登上城樓俯瞰宛平城,感受歷史文脈。
宛平博物館之城持續“上新”文商旅體融合激活消費活力
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將持續至10月8日,主辦方精心籌備了12項特色活動,賞月、看戲、觀影、逛展、尋味…多種文旅體驗不僅覆蓋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市民游客,更以“文商旅體融合”為抓手,以“首發、首秀、首展、首演、首店”五首經濟為核心,激活假期消費市場。
10月6日中秋節當晚,盧溝橋西側將升起高約40米的光影“月亮”,17:00至22:00持續點亮,最佳觀賞點設在西城門落客區與盧溝橋廣場;宛平城城內街布置節慶燈組、互動打卡點位與造型休息區,市民在光影中夜游古城,欣賞永定河風光,帶動夜間文旅消費。
“宛平有戲”“紅色光影”“宛平潮閃”等活動豐富文化供給的同時,著力拉動周邊消費。“宛平吉市”“非遺體驗”“宛平味道美食薈”激活多業態消費,文創市集、零售攤位匯聚特色商品,非遺體驗區糖畫、皮影等吸引市民動手參與,“宛平味道美食薈”集結義利面包、餛飩侯等老字號,形成“體驗+消費”特色。
值得關注的是,“宛平博物館之城”持續“上新”多個主題展覽。北京首個以古城墻為背景的主題攝影展“城墻上的記憶——‘氣壯山河·偉大豐碑’”主題攝影展于9月26日開展,將持續至年底。百余幅珍貴歷史照片以城墻為幕,沿城墻呈“一”字布展,設計沉浸式觀展流線,與斑駁彈痕交織形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展覽分為“奮起抵抗”“并肩戰斗”“偉大勝利”“開創未來”四個篇章,通過109幅高清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式呈現從盧溝橋事變到抗戰勝利的壯闊歷程。與此同時,主題為“家國萬象”的“學子畫廊”專題展覽也將于9月28日在宛平城小城會客廳開展。
館橋城園一體化運營繪就文保傳承文旅新圖景
從詩會的經典誦讀到城墻的光影盛宴,從非遺體驗到民俗巡游,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不僅是一場節日狂歡,更是宛平“煥新升級”的生動注腳。如今的宛平,正以“館橋城園一體化”為核心,實現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文旅發展的相得益彰。
宛平城城墻經過修繕后對外開放,光影秀為古老城垣注入現代科技活力,既守護了歷史建筑的本體安全,又通過“可進入、可體驗”的方式,讓沉睡的文物成為市民觸摸歷史的載體。“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突破傳統節慶形式,將經典誦讀、紅色文化、非遺民俗與現代光影、市集消費結合,既傳承了“燕京八景”的歷史文脈,又賦予文化IP新的時代內涵,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豐臺區高質量完成抗戰主題片區核心區保護提升,實現“抗戰館—盧溝橋—宛平城—抗戰雕塑園”一體化運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題展覽參觀人數突破90萬人次。豐臺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宛平博物館之城”建設,結合盧溝橋—宛平城、曉月島等資源塑造高品質岸線景觀,打造文綠融合、古今輝映的活態博物館聚集區。
“宛平的煥新,是豐臺堅守文化根脈、推動文旅融合的縮影。”豐臺區相關負責人向市民發出邀約,這個國慶假期,歡迎市民走進豐臺,登宛平城墻、賞盧溝曉月、品特色美食,在文化體驗中讀懂“山河永定”的深意,共同見證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文旅發展同頻共振的豐臺新圖景。
(責編:王震、陳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