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黃韜銘、張曉潔)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應急支撐保障更加有力。通過修訂法律法規和完善各類專項預案,安全生產的強制性標準占比提升到90%。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和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周天,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介紹“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改革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應急管理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通過實施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九項重點工程,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事前預防更加嚴密。
“以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為例,進行專項整治以后,傷亡人數比整治前下降了86%。”王祥喜說。
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介紹,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地震預警系統,秒級預警覆蓋重點危險地區90%以上。預警系統投入使用以來,發布4級以上地震預警359次,為防震避險、應急處置爭取了寶貴時間。
記者還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我國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中央儲備較“十三五”末增長了39.6%,基本實現省市縣應急物資儲備庫全覆蓋。
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周天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個,總數達到1.15萬個,較“十三五”同期增長44%;新建政府專職消防隊6692個,新招錄政府專職消防員11.4萬人,總人數達25.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