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有了專屬車位,送單再也不用‘搶車位’;持證刷臉就能進小區,節約了配送時間,提高了配送效率;充電樁也多起來了,電動車再也不怕半路沒電了!”餓了么小哥王代華的話道出了眾多新就業群體的心聲。今年以來,貴定縣聚焦快遞、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停車難、進門難、充電難”痛點,以愛“新”聯盟為紐帶,用精準舉措破解民生難題,實現服務與治理的“雙向奔赴”。
一、聚焦“停車難”,劃出便利與規范“安心區”
“以前在新橋霸王茶姬取餐,電動車都是隨意停在路邊,總是擔心被交警貼單,現在好了,給我們規劃專用的停車位,離商家近了、取餐也方便了,再也不用有這些擔心了。” 美團外賣員羅鴻說道。作為城市“流動血脈”,快遞、外賣小哥日均騎行數十公里,但亂停亂放與停車無位的矛盾始終突出。
貴定縣以“疏堵結合”破題,打出政策優化與設施建設“組合拳”。一方面,組織住建、交警、盤實集團公司等多方力量,對快遞、外賣小哥停車需求量大的地段進行實地勘查,結合商家集中區域的實際情況,科學施劃4處100余個專用停車位,并設置醒目標識,既滿足了配送工作的時效要求,又有效規范了停車秩序。另一方面,增強新就業群體交通安全意識,聯合交警為快遞、外賣等新就業群體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通過現場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面對面”向新就業群體講解交通安全防范知識,全力做好路上安全“先行員”。
(快遞、外賣專屬停車位劃線中)
(快遞小哥停入專屬停車位)
(金豐小區規劃專屬停車位前后對比)
二、疏通“進門難”,搭建高效與尊重“暖心橋”
“之前晚上送江南黔園小區訂單,保安不讓進,打電話讓業主下樓取,遇到老人或行動不便的客戶特別麻煩。” 美團外賣小哥陳時祥的經歷曾是普遍現象。小區封閉管理與末端配送需求的沖突,讓“進門難”成為小哥服務的 “中梗阻”。
貴定縣聚焦問題核心,將以“身份互認”打通服務堵點。由“愛‘新’聯盟”牽頭,市監、交運、住建等部門聯合縣物業協會召開聯席會議,建立新就業群體身份認證機制,為小哥錄入門禁系統,統一發放標識標牌,小區物業通過核驗后即可快速放行。同時,將小哥納入基層治理體系,聘任20余名小哥為“社區治理觀察員”,引導235名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鼓勵他們通過“隨手拍、隨手幫、隨口宣、隨時看”等方式收集安全隱患、民生訴求等線索。“自我擔任社區治理觀察員以來,主動到社區報到,積極參與社區服務。8月底的時候,給碧桂園小區一位老人送快遞時,讓我幫他買高血壓的藥,我也不管快遞是否超時,就幫他在藥店買了,后面我還到社區,請社區的人隨時注意老人的身體情況。”快遞員趙光波語氣自豪的說到。截至目前,新就業群體已提供有效治理線索35條,實現“進門服務” 與“參與治理” 的雙向賦能。
三、破解“充電難”,構筑續航與休憩“能量站”
“電動車電池耗得快,之前全縣就幾個充電樁,離得還遠;同時,手機充電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在跑單途中,時時都要開著手機導航,手機電量老是不夠用,回家充電又麻煩。” 餓了么外賣小哥鄒立坤說道。隨著新就業群體規模擴大,充電設施不足、布局不均的問題愈發凸顯。
貴定縣錨定“補能”目標,通過愛“新”聯盟成員單位聯動發力,點對點、面對面收集新就業群體充電需求,在錦江華府、聚福廣場等區域增設電動車充電端口110余個,全面滿足新就業群體“15分鐘”充電圈需求。同時,通過聯動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構建起多元化立體式暖“新”友好場景,推動新就業群體服務由陣地式向場景式轉變,建設1個友好街區、13個友好社區、110個友好商戶,提供休息、喝水、充電等基本服務,用實際行動讓新就業群體真實有“感”,讓友好場景暖“新”更暖心。
從專屬車位到身份認證,從充電布局到治理賦能,貴定縣以“小切口”做好“大民生”,用實打實的舉措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下一步,貴定縣將繼續拓展新就業群體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品質,努力營造理解、尊重、關愛新就業群體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更多“小哥”們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共同奮力譜寫貴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