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舊金山10月1日電: 近日,一場名為《中美關系:過去、現在與未來》及《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宣傳畫與繪畫》的展覽在北加州美利允市(Marysville)百年歷史建筑華美博物館隆重舉行。多位政商學界及社區代表出席展覽揭幕儀式,嘉賓包括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副總領事楊守征、北加州華美博物館館長譚百樂(Brian Tom)、董事張藍真、全美萃勝工商總會總理劉源凱、美利允沙加緬度萃勝工商會會長鄺錫潮、北加州社會學教授宋春燕、Chico市議員Addison Winslow等。
美利允市離舊金山市區約兩個小時車程,是美國歷史上華人移民美國重要的落腳點和聚居地,在19世紀美國“淘金熱“大潮中興起,見證了早期華人對美國經濟建設的貢獻,以及他們遠離故土堅持傳承中華文化的艱辛。
現在的華美博物館舍原為百年僑團美利允萃勝工商總會物業,據美洲萃勝工商總會劉源凱介紹,該會自19世紀末成立以來,在排華浪潮中為移民提供生活協助、維護權益、傳承文化。商會于1916年購下現今大樓,1937年重建后成為社區精神家園。 2023年,元老團決定將大樓捐贈給博物館。他表示,希望博物館將此地打造成教育與文化展示平臺,讓更多人認識華人貢獻。
中領館副總領事楊守征表示,參觀展覽讓人心潮澎湃。他說,百年僑團美利允萃勝工商總會物業現成為博物館新址,意義深遠。博物館的各項展覽是對美國華人奮斗史最好的保留和繼承:不僅見證19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華人為維護在美華裔權利,促進當地社會繁榮進步、豐富社區多元文化作出的積極貢獻,也為年輕一代華人展現了一場生動的歷史課堂。他指出,新中國成立76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現代化進程正穩步推進,將為世界繁榮與和平帶來更多機遇。他回顧二戰中”飛虎隊”與”駝峰航線”等歷史,強調中美關系本質是互利共贏,唯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處,才能共創未來。他并勉勵新一代華裔繼承前輩精神,繼續講好中美交流故事。
華美博物館館長譚百樂(Brian Tom)說,博物館的核心使命是補足不完整的華裔美國歷史,呈現更全面而真實的故事。他舉例說,傳統敘事常強調華人在“淘金熱“時期被驅逐出礦區,但事實上,1860年華人礦工已占四分之一,到1870年華工人數達到總勞力的一半。他還說,另一被忽略的層面是華人參政議政的傳統。早期華人來美除了掙錢,也是為了推動改革或者參加革命:他們在美利允建立了”致公堂”、“保皇會“等組織,積極參與中國近代政治變革。他強調,新開幕的展覽突破以往僅關注華人美國歷史的范疇,納入了新時代中美關系的內容。
張藍真作為百年館舍捐贈的牽線者,對捐贈完成深感欣慰。 她說,這不僅保存了一棟建筑,更保存了一段歷史。她期望博物館發揮影響力,成為不同族裔了解華裔貢獻與奮斗的橋梁。
據悉,北加州華美博物館常年開設關于早期華人歷史的展覽,內容包括”淘金熱“時期最后的唐人街、加州失落的華埠 – 鬼城與幸存者、北加州華人先驅家族、被遺忘的北加州華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