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我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十四五”時期美麗中國建設“成績單”。2024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比2020年上升2.4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黃河全線干流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30%,“山水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1.2億畝……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在90%以上。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實現新進展,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球環境治理彰顯新擔當,這些正是對“十四五”時期美麗中國建設成就的生動概括。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不僅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還持續描繪著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綠水青山的“顏值指數”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實踐一再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新時代以來,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增長至28.6%,良好生態環境源源不斷釋放經濟價值。